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不退 (第2/2页)
,很可能这位刚刚冒出头的狂傲小剑客就要在衙门里面生平第一次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了,免不了一顿板子。 为了一句狂话刀小开觉得太不值了。 刀小开心中沉闷心思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个李子是真的不知道那些个身居庙堂高位的文臣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是心中却最瞧不起使剑的剑客武夫,真以为剑自古就是君子所持的武器便能够提升剑客的地位,简直是大错特错,刀小开年少时在和刀门的时候是见过那些佩戴精致剑饰的大官进入和刀门,但是他们腰间所跨的佩剑动辄千金万银的高价,实则只是撑门面,证明自己为人君子,品味超然的佐证罢了,何曾见过哪个人在席间庭前舞剑助兴一番,怕是要谁耍剑都会稳稳的出丑,所以剑这种君子之武器也分怎样使用,也分什么人来用,眼前这位胸中有鸿鹄之志的李子剑客,咋看都不想能一剑动四海的高手,现在看着不像,估计十年后看着也不像。 刀小开神情漠然的话说道“李子兄弟啊,这话我劝你在我们面前说说也就罢了,日后到了江湖之中可莫要说出来,容易引来杀身之祸。” 不过刀小开的话并没有打消李子丝毫的积极性,他只是饶有兴趣的问了一句“我说的话有哪里不妥吗?怎么就能惹来杀身之祸呢?”李子很明显是因为第一次出淮李山,自然不知道江湖险恶,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尤其是像他这种口出狂言的菜鸟自然成为登顶剑道之巅的剑客的垫脚石,刀小开说的不无道理,只是李子心地单纯,懂不得,刀小开一阵苦笑,这小子是个不谙世事的乡巴佬啊。 李子不再追问。 一旁的白龙没有说话,每次向上登上一阶石阶,白龙便能感到增强一分的剑气,一百层石阶就是增强一百分剑气,一千层石阶就是增强一千分剑气。 走过山腰,石阶两旁就开始有剑插在山体上面,越往上面走也越密,本来葬剑山之前的规矩是若是前辈剑客登山,想要把手中的好剑名剑丢到山体上面任何地方都可以,但是奕剑占据葬剑山以后,门派众人穷心潜武的把山上所有剑都观摩了一个遍,几乎做了一个重新排布,越往山上攀登,见到的剑的品质越纯越好,越往下剑的品性也越劣质,而奕剑门派三十年之中铸造的十万把剑也都分为三六九等沿着山体的高度直接插入山石之间,所以现在白龙等人处于的山腰处,两旁的剑在白龙的眼中几乎是形同于废铜烂铁一般,不光剑的质地差劲,甚至是锋利程度也马马虎虎,少有几把能够入得了白龙的眼的。 剑的品质越纯,剑发出的剑气也就越重,对剑客本能的感召也就越强,传闻所有攀登葬剑山的剑客,除了那些体质颇差的剑客不能攀爬到顶峰,其余的人无一例外全都能登顶观剑选剑,想一想估计是山顶好剑发出的剑气对于登山的剑客发出的本能召唤越来越强烈吧,白龙现在就是这样的感觉。 攀登葬剑山的剑客十有五六攀爬到山顶以后便会呼哧带喘,甚至还有晕厥过去的,想必是在受到山顶名剑剑气吸引而透支体力攀爬到山顶以后体力不支晕厥过去,往往需要辛苦奕剑门派的人给一起运下山去。 白龙此刻丝毫没有感觉到一点疲累,反而是登山的脚步愈加的轻快起来,迫不及待的想要攀登葬剑山的峰顶,葬剑山的峰顶有沉剑池,池水深不可测,不少剑术大家登山以后都不愿意让自己的佩剑被后辈剑客拾走,于是便攀登到山顶,将佩剑投掷到沉剑池的池水里面,据说沉剑池是葬剑山的活水泉眼,更有神乎其神的说法是,被丢到沉剑池中的剑几百年来少说也有上万罢了,这些被丢入沉剑池的剑都是好剑名剑,所以剑气最重,满月之时,池水之中往往能够发出万剑的鸣动声音,方圆数十里的山都能听见。 白龙将这个传闻问过李子,李子说他在淮李山每隔一段时间便能听到葬剑山顶万剑鸣动的声音,这次登山除了要寻一把好剑以外,还有就是要看一看山顶的沉剑池了。 葬剑山有剑灵庇护,那些几百年来被丢入沉剑池水中的万把好剑名剑非但没有使沉剑池水上涨分毫,反而投入池水之中便看不到了,都说山顶的沉剑池水深不可测,而且连通葬剑山的山脉,沉剑池中的万剑有灵性,所以葬剑山除了葬剑以外,还有就是感受剑气而利用葬剑山的山石中的铁矿而长出来的剑,说的最奇怪的,好像那些剑能够像植被一样的长出来一样似的。 所以葬剑山还有一个名号就是“剑冢”,这个名号叫的也听响的,往往江湖中人评论奕剑门派的人都说他们冢中剑仕,奉剑而生,奉剑而死。 李子还在不断追问刀小开刚才他想不明白的问题,就是怎么他的话会引来杀身之祸了,可是刀小开咋能跟这个天生自来熟,心地纯良的李子剑客说明白这么复杂的问题呢,何况刀小开刚才看白龙的眼神,分明是在告诉刀小开嘴巴上面不要胡说,尽量不要破坏李子小剑客有朝一日的憧憬夙愿了,身为剑客,白龙比刀小开更懂也更加明白,人可随剑死,但是心不能随剑亡。 就好像白龙之前拥有的知白剑一样。 现在知白剑在君子雪山上面,而白龙却在君子雪山下面。 刀小开认真的瞅着李子然后指了指这石阶山道两旁便插山石之间的万剑说道“看到没有这山上插着多少把剑,这山外的江湖之中就有多少剑客,剑客这么多,也没见过哪个成为萧一剑了,天下第一剑客萧一剑多年来一直坐拥天下第一的宝座,还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敢称之为天下第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