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长袖善舞_第二十四章 一点意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一点意思 (第2/2页)

,没有银行的资金支持,根本不可能把业务做大。”

    老万停了一下,继续说:“如今你给我们提供了这么难得的机会,我们再把握不住,就是我们自己太不争气了。我们是乡镇企业,为了把企业做大做强,镇政府一直鼓励我们多和银行接触,通过银行来解决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问题。”

    “思路是对的,方法也没问题。今天考察了,看看县行怎么决定吧,估计几天之内会有结果。”

    万永贵把齐明远送到信用社大门口,他转身回厂了。齐明远回到办公室,从手袋里取出精致的礼品盒,外面的文字全是外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劳力士腕表。

    这东西齐明远以前听说过,现在才亲眼所见,他拿在手里端详一番,掂了掂,与自己手腕上戴的这块钻石表相比,无论重量、质地还是气派程度,二者都有天壤之别。

    虽不知道具体价格,他估计这件礼物应该价值不菲,暗自佩服万永贵做事大气。

    ……

    星期五的例行业务会议上,县农行一把手何克明行长主持会议,除了主管后勤的副行长因公缺席,其余副行长和信贷科长全部参加,会议主题是讨论县行营业部和下面各分理处、营业点、办事处和信用社上报的企业贷款申请。

    按顺序,自然是先讨论几大国营企业和数十家地方企业的贷款申请,最后才轮到信用社上报的企业。

    对于几大国营企业的贷款申请,这样的讨论只是形式上走走过场,因为他们是国字号企业,以国家信誉作担保,银行给他们贷款,既没有风险,又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这些企业与银行的关系非常简单,就是纯粹的借贷关系,不要说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就是财务科长财务处长之类的中层官员,一年之中也和银行领导见不了几次面,顶多年底请银行领导吃顿饭,平时的业务来往,每到月底或月初,财务部门来个办事员就把事情搞定了。

    至于地方企业,他们是当地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有当地政府的背景,银行对这些企业也必须支持。

    乡镇企业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银行对他们既无支持的义务,又怕担风险。

    前面的国营企业和地方企业的贷款申请,不到半小时就定了下来,轮到讨论沙河屯曙光铸造厂的贷款申请时,副行长许增天没有说话,而是由信贷科长孙学峰介绍情况。

    “这个企业的情况介绍和申请材料,可能领导们前期已经看了,我主要介绍一下去企业考察的情况。根据我们实地考察,觉得该企业比较正规,也达到了一定的经营规模,生产管理和市场经营都做的不错,财务管理也比较规范,进出流水真实可信,关键是经营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规划,有目标,这在一般企业中也不多见。整体而言,我们觉得比有些地方国营企业都要好。从业务角度看,我认为他们达到了咱们银行的贷款标准。”

    “你们亲自下去考察过了?”何行长稍微低下头,用从棕色眼镜框上方露出的目光看着孙学峰。

    何行长五十好几的年龄,加之事太多,他似乎把上次会议决定的去曙光铸造厂考察的事忘了。

    “那天考察我也去了。”坐在何克明右边的许增天接过话茬。

    “哦,看来企业的情况还不错?”何行长把目光移向许增天。

    “确实像学峰刚才说的那样。”许增天说。

    “不管怎么说,这是家乡镇企业,我总觉得对这样的企业不把握。”其他副行长没有说话,只有主管财务的宋副行长不无忧虑地说。

    “说白了,就是企业的性质不一样,至于把不把握,咱们按行里的规定办,用企业贷款的条件卡,不就行了吗?”许增天解释道。

    “乡镇企业,一帮乡下的农村人搞的企业,为他们贷款,我认为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风险,因为他们的素质摆在那里。”宋副行长说出了自己最担心的问题。

    何行长摘下眼镜放在桌上,“宋行长说的对,不仅针对乡镇企业,给任何一家企业贷款,咱们银行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风险。不过话又说回来,咱们一直支持的几大国营企业,还有几十家地方企业,把款贷给他们,就没有风险吗?我看未必。就说这些地方企业吧,多年来咱们一如继往地支持,可已经有多少年没有看过他们的财务账目了?不信的话,啥时候组织力量查一查,说不定会把咱们吓出一身冷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