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长袖善舞_第三十章 再次逆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再次逆袭 (第1/2页)

    可不是嘛,再有不到两年,许增天将年满六十,就到法定退休年龄了。突然,一个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慢慢占据了他的思维空间,那就是退休之后,谁来接他这个位置?

    因为按照惯例,某个单位的领导调离或退休后,上级组织部门总会就接任人选征询上届领导的意见。

    两年时间一晃就到,这种意见征询一般还要提前一段时间进行,上级组织机构说不定哪天就会找他谈话,让他推荐人选。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容不得许增天用太长时间去思考,他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做出决定。

    按理说,问题的答案不难得出,因为孙学峰在农行时就是科长,到了县联社又是许增天主管行政的副手,两人私交甚好,于公于私,孙学峰都应该接许增天的班。

    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孙学峰从未在基层干过,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机关,可以说他毫无基层工作经验,这是他最大的短板。

    作为对比,包括许增天自己和农行的老何,哪个不是在基层一线待过至少五年以上?

    至于和孙学峰一起跟随自己过来的方子凯,不仅同样没有基层工作经历,而且资历也浅,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根据纸面上的规定和原则,上一任领导人推荐其继任人选,必须以任人唯贤为准则,然而,翻开几千年中国官场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赫然写着任人唯亲四个大字。

    诚然,任人唯贤几乎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理想的选人用人理念,但任人唯亲横行于古今官场,既是底层人士的无奈,也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

    尽管历史的脚步已经迈进二十一世纪,受亲疏有别的影响,当代社会的各种官场上,任人唯亲仍大行其道。对于这种有悖于现代文明的思维,绝大多数当事人给出了他们的理由,还振振有辞地宣称,选用知根知底的圈内人,既节省了选人成本,又保证了工作方针的延续性。

    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丝毫不会顾及对于圈外那些贤能之士是否公平,也保证不了选出的圈内人的才德与人品。

    许增天是个凡人,他在选择继任者时也不可能脱俗。

    孙学峰和方子凯是许增天的亲信,考虑继任人选时,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人,这完全可以理解。

    可贵的是,许增天还算清醒,他理智地分析了二人的优势和不足,觉得他们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不具备主持全面工作的能力。

    除了孙学峰和方子凯,齐明远也算是许增天的圈内人,但和早就与许增天有交情的孙、方二人相比,齐明远与许增天的距离要稍远一些。

    许增天的圈子不大,圈内就那么几个人,在排除了孙学峰和方子凯后,许增天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齐明远,不过在他看来,齐明远也有不足,因为其从未在机关待过,缺乏机关工作经验。

    经过一番权衡,许增天最终认为,机关工作经验容易积累,以齐明远的适应能力,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完全熟悉机关事务,况且,齐明远现在就是机关直属营业部主任,那里被称作准机关。

    综合比较,许增天认为齐明远比孙学峰更适合接替自己。

    看来,经过这几年的自身积淀和贵人许增天的慧眼识珠,齐明远的再次逆袭即将开始!

    尽管主意已定,但许增天觉得在具体落实前,有必要和孙学峰沟通,征得他的理解,否则,他当初顶着外界的非议,跟着自己从农行来到草创之初的信用联社,却在联社副主任的职位上,眼睁睁看着触手可及的联社一把手位置旁落他人,许增天怕孙学峰产生太大的失落感而影响工作。

    周末下午快下班时,处理完当天的所有公务后,许增天打电话把孙学峰叫到自己办公室。

    “主任,都快下班了,找我有事啊?”进屋后还没坐下,孙学峰先问。

    “你坐下,我有点事要和你谈。”许增天指着办公桌对面的椅子,示意孙学峰坐下。

    “什么事?”

    “还有不到两年,我就到退休年龄了,现在已经到了该考虑继任人选的时候。”说话时,许增天用纸杯倒了杯水递给孙学峰。

    “哦。”孙学峰只哦了一声,没说别的,他既诧异又疑惑,老许正式和自己谈他的接班人,这是什么意思?

    “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哦,那好啊。”孙学峰还是一个劲地哦哦,他的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