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火冒三丈 (第1/2页)
“你这话也太难听了,什么叫死在沙滩上?不就是一次普通的竞标,又不是你死我活。” “话不好听,但道理不差。另外,说实话,没有齐董在背后力挺,就凭大清公司,拿什么去和行业大佬们竞争?你说对不对?”老谢对石大清说。 “朋友嘛,这种时候不出手相助,还叫什么朋友?我是给了他们一些支持,但他们自己的努力也很重要。言归正传,他们还想听听你谢总的高见呢,大清公司开发承建的第一个项目就要开工了,作为业内资深人士和我们共同的朋友,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说来听听。”齐明远非常认真地说。 “我也称不上资深人士,只是进入这个行业稍微早一点,完全是经验之谈。要说建议,第一是管理,第二是管理,第三还是管理。为什么如此强调管理二字?齐董你就是一名高级管理者,你比我更清楚管理的重要性。从宏观的角度看,管理都是相通的,但在微观方面,各行各业的管理理念又各不相同。” 齐明远端起酒杯,示意边喝边谈。 老谢端起杯子又放下,继续说:“就地产开发行业来说,管理有其特殊性,暂且不谈诸如企业文化、预算精髓之类的理论,实际工作中最起码需要做到三点。”谢云祥伸出手指一一道来: “首先,扎紧篱笆,堵住漏洞。地产业结构松散,点多面广,人员复杂,物资种类繁多,进出流量大。稍有疏忽,将给企业造成重大浪费或损失。” “其次,财务预决算要尽量及时,做好做精,项目之间必须实行财务独立核算。每个项目动辄数千万,甚至几亿十几亿的资金,各个项目资金占用率、资金周转率,都要与项目利润挂钩,最后结算时,哪个项目挣钱,挣了多少钱,都要一清二楚。” “第三,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企业,还是要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对外树形象,对内聚人心。” “第四,注重人文关怀。地产业既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又是人员密集的企业,现在各种类型的人力成本越来越贵,在尽量节约的前提下,该配备的人员必须配置,在薪资和福利方面,尽量做到位。” 石大清听得特别认真,齐明远也不时点头。 “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其实只要正式做起来了,你在管理中自己都能悟出一些道道来。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每家企业的管理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像居家过日子,各有各的活法。” 谢云祥说完,石大清端起杯子和他碰杯,感谢老谢的指点。 听完了谢云祥的一番谈论,齐明远又把建材市场规模和配套设施的面积告诉老谢,要他帮着推荐几家建筑施工单位。 “你们喜欢本地企业,还是外地施工单位?”老谢问道。 “本地外地还有什么区别吗?”石大清问。 “本地施工企业可以容忍较高的垫付资金,但关系不太好处;外地施工单位比较好说话,不过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垫付太多资金。用谁不用谁,你们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 “哦,原来是这样。现在的情况是,建材市场除了大清公司,还有另外一家业主。酒店和家居广场,只属于大清公司。” “如果是这样,我建议建材市场这边,你们用外地企业,酒店和家居广场,用本地建筑单位,因为本地企业可以垫付更多资金。” “嗯,这个下一步再仔细斟酌,你还是先考虑为他们推荐几家施工企业吧。” …… 在回家的路上,齐明远合计着,老谢不知道其中的具体情况,酒店和家居广场是大清公司自己的产业,建设资金全部来源于大清公司,倒是建材市场,有两家业主,建设资金的垫付比例,确实应该好好算计一番。 齐明远认为,酒店和家居广场加在一起,两三个亿的资金足够了,关键是这些都是大清公司自己的资产,建设过程中确保甲乙双方沟通顺畅,才能保证工期和质量。 建材市场没有十亿八亿是做不下来的,即使全部出自大清公司,这点钱也不在话下,但建材市场毕竟是两家业主的事,垫资多一点,既与合作伙伴好交代,大清公司也少付一些利息,何乐不为?至于本地建筑企业好不好打交道,就推给另外那家业主去cao心吧,大清公司也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包下来。 根据政府规定,开发商开发每一个项目,都必须具备一定比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