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二 深情 五十二、三十载旧怨 (第1/2页)
眼前这个十七岁少年以其多才、纯孝在建康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今日一见,虽然穿的是粗糙麻衣,头发亦如童子般披垂在肩头,但挺拔的身材、漆黑的长发、温润明净的笑容让人一见心喜,而且灵隐寺距玉皇山约二十里,陈cao之步行来回,未见倦容,王劭、贾弼之不禁暗暗称奇。 王劭年近四十,白面微须,姿容俊雅;贾弼之年未满三十,眉目清朗,风度翩翩,都是建康风仪一流的士族高士。 王劭道:“今日得览钱唐山水、得识钱唐人物,不亦快哉!钱唐陈cao之的风仪、书法、绘画,我等已见识过,果然名下无虚,不知清谈、音律、围棋又是如何的让人惊艳?” 陈cao之含笑道:“王内史、贾令史见谅,守孝期间cao之不敢围棋、清谈,至于音律,每日早晚我要在母亲墓前吹奏竖笛数曲,两位尊客若不弃,可以听之。” 王劭、贾弼之都道:“愿闻清奏。” 陈cao之净面洗手,然后取出柯亭笛,缓步走到母亲墓前,立在两株柏树之间,在沉沉夜色下吹奏《青莲曲》和《忆故人》,这两支曲子是每日必吹的,因为母亲喜欢这两首曲子—— 玉皇山的夏夜清爽宜人,山脚下是大片的竹林,半山腰以上则是苍松翠柏,四月初,蚊虫尚未肆虐,只闻山鸟的鸣叫,满天星斗逐次闪现,幽深、幽静,让人沉醉。 王劭走到山脚下才回过神来,叹道:“陈cao之的竖笛,当真是神乎其技了,桓野王只怕也要瞠乎其后了。”问贾弼之:“贾兄以为这陈cao之当得何等人物?” 贾弼之道:“不是有江左卫玠之美称吗,今日一见,诚然是卫叔宝一流的人物。” 王劭摇头道:“卫叔宝病弱,如何比得陈cao之精神内蕴、风采奕然,我看陈cao之当是夏侯玄、刘琨一流的人物。” 夏侯玄是曹魏宗室,美风仪,精玄学、善清谈,与何晏齐名,号称“四聪”之一;而刘琨则是大汉宗亲,一曲胡笳退胡骑数万的那个刘琨,少年时就有“俊朗”的美誉,与陆机、陆云、潘岳、左思等人同为二十四友,豪华奢侈,八王之乱后,刘琨由名士为名将,与祖逖一同抗击匈奴与羯人,晋愍帝封其为司空、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后虽兵败身死,然英风烈烈,世所景仰—— 刘琨是桓温最仰慕之人,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司马懿、刘琨之俦,有人却把他比作王敦,王敦是王导从兄,王导对晋皇室忠心耿耿,而王敦则心怀异志,永昌元年王敦起兵作乱,几有取代晋室之势,后病死军败,所以桓温听到有人比他作王敦,当然大不悦,意甚不平,永和十二年桓温第二次北征,俘得一巧作老婢,访之,乃刘琨家妓,老妓一见桓温,便潸然而泣,桓温问其故?答曰:“公甚似刘司空。”桓温大悦,整理衣冠,又呼老妓问详细。老妓云:“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桓温褫冠解带,昏然而睡,闷闷不乐者数日—— 陈尚和丁春秋听到王劭如此夸赞陈cao之,陈尚是喜出望外,丁春秋喜中带妒。 贾弼之虽然也对陈cao之印象极佳,但对王劭把陈cao之比作夏侯玄、刘琨,还是觉得过誉了,不知王劭为何会对陈cao之如此不吝赞美? 王劭心知贾弼之的疑惑,避开陈尚、丁春秋,微笑道:“贾兄是否认为我把陈cao之比作夏侯玄、刘琨是过誉?” 贾弼之虽是北地士族,但毕竟不是高等士族,与琅琊王氏这样的高门少有往来,摸不清王劭到底是什么意思,便含糊道:“王内史有知人之明,贾某佩服。” 王劭呵呵笑道:“陈cao之不过是新进士族,再如何英姿超拔,又如何比得了出身高贵的夏侯玄和刘琨!” 贾弼之睁大眼睛道:“那王内史的意思是——” 王劭笑道:“君子成人之美,贾兄知之乎?” 贾弼之琢磨了半夜,猛然醒悟,王劭这是在为陈cao之造势,王劭为何要替陈cao之造势?是因为陈cao之与陆纳之女有私情的传言,王劭兴致勃勃来见陈cao之,想必是要验证一下陈cao之是否真有那样的魅力、能让陆氏门阀的女郎倾心,今日一见,王劭应该是对陈cao之的风仪气度比较赏识,认为陆氏女郎倾心于陈cao之绝非子虚乌有之事,所以决定为陈cao之造势,为的是助成陈cao之与陆氏的婚姻—— 想明白了这一点,贾弼之又是笑又是摇头,王劭这样帮助陈cao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