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妙赏 四十八、古来第一深情人 (第2/2页)
默不作声,无形的压力将她笼罩,她知道从现在开始,祝英台要消失了,四叔父谢万必会严令禁止她外出,她不想去乌程、她不甘心就这样终老,既为自己,也为曾经的诺言,她一定要拼争一回,当然,这必须要有人相助。 待三叔母和阿遏走后,谢道韫匆匆给陈cao之写了一封书帖,只有八个字: “助我西行,英台顿首。” 谢道韫命人连夜将书帖送交陈cao之,若到明日,只连怕书帖都送不出去了。 …… 四月十四日,谢玄来请陈cao之一起去台城吏部署衙拜见尚书吏部郎王蕴,王蕴掌典选,主管官吏的选任、铨叙和调动等事务,对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有建议权,桓温开府,征辟的属官掾吏虽然不需要经过吏部选拔,但还是要到吏部登记在册的。 陈cao之与谢玄从台城出来,沿乾河南岸缓缓而行,陈cao之问:“幼度,令姊安否?” 谢玄苦涩一笑:“一早就被四叔父训斥了一番,无声垂泪而已,幸有三叔母解劝。” 陈cao之叹息一声,未再多言,想着谢道韫的八字贴,心道:“待郗嘉宾来建康,我请他筹谋,定要助英台兄达成所愿。” 陈cao之原以为郗超没有这么快到建康,郗超二月底送桓济和新安郡主司马道福去荆州,往返三千余里,没想到四月十五日午后竟登门来贺顾恺之新婚之喜,送上一份厚礼,郗超是西府智囊、桓温最倚重之人,顾悦之、顾悯之自然是大为欣喜。
顾氏、陆氏两大家族和解,陆始、陆纳都来参加顾恺之的婚礼,郗超笑着与顾悦之、陆纳等人寒暄,恭喜二姓重归旧好。 此时陈cao之并不在顾府,他与徐邈、丁春秋、刘尚值、孔汪、贺循等人陪顾恺之去张府迎接新妇张彤云,陆葳蕤伴着张彤云,见到陈cao之,明眸皓齿,微微而笑。 大庭广众,宾客盈门,陈cao之不能与陆葳蕤单独说话,让板栗去向短锄传话,短锄再告知陆葳蕤。 陆葳蕤听说陈cao之三日后就要启程去姑孰,神色顿时一黯,迅即展颜微笑,双手合什作祈祷状,祝陈郎君一路平安—— 自佛诞日陆葳蕤得褚太后赐玉帛,建康风议更是认为陈cao之与陆葳蕤是天造地设的佳偶,皇太后都赐玉帛了,陆氏允婚是迟早的事,陆始得知后大为恼火,责令陆葳蕤不许出府门半步,若不是今日顾恺之、张彤云完婚,陆葳蕤都没有出门的机会,所以她不能为陈cao之送行了。 顾氏的迎亲车队浩浩荡荡,奢华不亚于二月桓济迎娶新安公主司马道福,陈cao之陪顾恺之迎接张彤云至顾府,见到郗超,大喜,上前见礼。 郗超正与谢玄交谈,与陈cao之见礼毕,只问:“子重,何日启程赴姑孰?”略事寒暄,并无他言。 顾府婚宴散后,陈cao之送郗超回寓所,路上二人同车长谈。 郗超问:“子重,祝榭祝英台是你的好友?” 车厢幽暗,陈cao之看不清郗超的面目,答道:“是,曾在吴郡同学,谢幼度当时化名祝英亭也师从徐藻博士,不知谢幼度为何要化名?一直没有问他,应是出于门阀子弟的矜持。” 郗超一笑,问:“子重看了祝英台的中兴三策否?” 陈cao之道:“看过,的确是经世之才。” 郗超道:“桓郡公思贤若渴,此次必要请子重和祝英台同入西府,然而我上午去谢府访祝英台,谢常侍却说祝英台身体不适,不能见客,又说此子体弱多病,恐不能奉召入西府,方才我问谢幼度,谢幼度说待其表兄祝英台病体痊愈后再定夺。” 陈cao之道:“我以为祝英台之病不甚要紧,祝英台自幼蒙谢安石教导,若要其出仕,只怕是要先得到谢安石首肯,嘉宾兄何不修书一封派快马送呈谢太守,让谢太守知晓桓大司马求才之心?” 郗超点头道:“好,明日我便派人送信给安石公,安石公若不肯祝英台出仕,我便派人去上虞请祝氏族长前来劝驾,昔日刘玄德三顾诸葛孔明于草庐之中,征召祝英台费些周折也是求贤应有之义,就如子重,桓郡公可是等候了三年了。” 陈cao之心道:“有郗嘉宾这句话,谢氏只怕只有让谢道韫出仕了,不然的话真正的上虞祝氏的人出现,祝英台岂不是立即露馅了!” 陈cao之又隐隐觉得郗超似乎知道祝英台的真实身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