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定天下_第七十五章 其余诸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其余诸将 (第2/2页)

。余,也要谢谢你的信任,和对我军的不抛弃,不放弃。来吧,说说你对陈到的看法。”

    于是乎,张潢收拾了下心情,调整了下心态,道:“陈到及其部下白耳精兵若要投降,只有两种情况。其一,乃是被刘备所逼迫,心生怨念。故易主。其二,则为诈降!”

    这一下,让陆逊和韩泫来了兴致。他们追问道:“细细说来!”

    现在不是谈笑风生的时刻,张潢也不装逼了,他说道:“诈降,必定是那庞统、诸葛亮的计谋。让陈到混在我军之中,给刘备军通风报信我军的动向,并且在战争之中令陈到再次倒戈,彻底消灭我军。”

    这点韩泫和陆逊可以想到,又问之:“那另外一种可能呐?”

    “呵呵,刘备表面上是汉室宗亲,贵为皇叔。实则假仁假义之徒,占领川蜀后,虽然没有实行严苛的政法,但是他用了一招兑换货币,将川蜀的百姓压榨得干干净净。军事上,他渐渐分散巴蜀旧部各个将领的兵权,将川蜀军融入自己军中,再将自己的士兵分配给他们。实则是慢慢将益州军拉拢至自军处了。”张潢回答道。

    韩泫和陆逊听得频频点头,摆手示意他接着讲。

    “那陈到的白耳精兵,自然也是不在话下。陈到初进刘备帐下时,身边的兄弟最多只有百余人。而刘备一方面十分欣赏陈到手下的精兵悍将,一方面又怕陈到日后实力越发强大,自己管不住他。便会将大部分的新兵给予陈到,再将他的一干兄弟抢走,融入至自己的军队中。这样一来,陈到的部队自然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失去了往日的兄弟齐心。”

    妈的,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张潢,陆逊和韩泫就像听故事听入迷的小学生一样......

    现在,我来解释一波上文提到的刘备兑换货币一事......

    两汉时期,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五铢钱流通十分繁盛,经常会出现流通货币数量不足的情况。政府惯用的手段是将钱币减重,增加名义货币流通的总量。自三国直至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各地政权对立,铸行虚币大钱成为各政权掠夺民间财富用来支持战争的有效手段,五铢钱也由此衰落。率先开铸虚币大钱先河者,便是刘备。

    汉献帝建安19年(公元214年),刘备攻打益州的刘璋,包围了成都。为鼓舞士气,刘备与将士们约定:如攻下成都,刘璋的资财悉数归众将士所有,他自己分文不拿。结果士气大振,成都被攻破,刘备也履行了承诺。

    但是,刘备没能拿刘璋的财富充盈军费,后续的部队给养变得十分困难。左将军西曹掾刘巴便建议刘备,铸造直百钱,命令官吏收购物资。刘备接受了刘巴的建议,几个月后,刘备的库府里就装满了物资。

    目前已经出土的刘备蜀汉政权铸行的直百钱有两种类型:一种铭文“直百五铢”,另一种铭文“直百”。刘备最初铸行的钱币应该是“直百五铢”钱。一般五铢钱的铭文是横文两字,左“五”右“铢”。

    “直百五铢”钱是在一般五铢钱正常铭文基础上添加竖文两字,上“直”下“百”。“直百”钱则只铸铭横文两字,左“直”右“百”。1950年以后,蜀汉政权铸行的直百钱在湖南、湖北、江苏、四川、北京等地三国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常有出土。

    根据对出土实物的测量,“直百五铢”钱重量一般在8.0~9.5克(14.0~16.6铢),有轻者不足3克(5.2铢)。而“直百”钱重量约为2克(3.5铢),小者不足0.5克(0.9铢)。

    “直百五铢”钱体重形大,应该是刘备初行“直百”钱的品种,当时每枚兑换100枚五铢钱。此后,蜀汉政权继续铸造“直百”钱,并逐步实施减重措施。“直百”钱应是“直百五铢”钱减重后的异变品种。

    刘备铸行“直百”钱,以十几铢青铜代表五百铢青铜,有效地抢掠民间资财,数月之间就搞得府库里面装满了物资。刘备铸行“直百”钱所获的价值,就用来支持所需的军事开支。

    铸行虚币大钱掠夺民间财富用来支持战争,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制度变化的一个特点。刘备铸行“直百”钱,为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王朝铸行虚币大钱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铸行虚币大钱可以扰乱经济秩序,将国家推入战争,也可以将社会财富集中起来,用来消灭军事强敌。但是,朝廷铸行虚币大钱掠夺人民财富,使人民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终究要受到历史的惩罚,并为后世人民所唾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