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彻查到底不言弃 (第2/2页)
作极其精细,皮面竟然锃亮耀眼,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可就是这样一双鞋,却又配上李秘一身的穷酸气,着实让人看不透,想来这李秘该是什么世外高人,否则哪来这么大的脾气? 再加上李秘查案的种种事迹都经由议论而传出来,六房司吏和书手们也不禁多看李秘两眼。 简定雍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看了李秘一眼,便混不觉意,让吴庸取出陈实的证物来,摆在了案面上。 这陈实的证物也没有太多,最关键的便是那封遗书,所以李秘的重点便放在了遗书上。 遗书是写在淡黄色宣纸上的,墨染比较严重,不过还是能够看清楚内容。 李秘只是从头至尾看了一遍,陈实果真将他如何将张氏诱骗出去,又如何谋害的过程都写了下来,甚至还提到用绳索将重物捆绑在张氏脚上,本想沉尸水底,却被人目击,不得不将张氏捞上来的细节。 若李秘没有发现张氏的秘密,没有解密张氏留下的那些签子,不知道陈实早已被写入了张氏的黑名单之中,只怕这遗书的说服力会增强百倍,甚至足以定案。 然而李秘却解开了张氏的秘密,知道但凡被写上签子的姓名,主人估摸着都已经死了,那些签子根本就是死亡名单! 若如遗书所写,陈实与张氏素未相识,他只是觊觎张氏姿色,想要诱骗到僻静之处施暴,那么他的名字又为何早早出现在了张氏的死亡竹签之上? 李秘完全可以想象,若张氏不死,只怕现在死的已经是陈实的,只是如今陈实之死,不知是因为竹签的作用,还是另一股势力杀死了他,让他做了代罪羔羊。 “明府,据我所知,陈实并不识字,这遗书分明系伪造的,这案子漏洞百出,明府不可能看不出来,为何还要草草结案?” 李秘此言一出,众胥吏又是一阵皱眉,皆以为李秘有些小聪明,但在为人处世方面,简直如白痴一般。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李秘的用意,李秘就是为了得到简定雍的赏识,若唯唯诺诺,根本不足以让他另眼相看。 另眼相看是个中性词,不一定都是好事,才会让人注意你,有时候剑走偏锋,反而让人印象深刻。 县衙里头应声虫实在太多,李秘若也泯然于众人,又如何能够在县令面前出彩? 让人印象深刻,即便记得的是你的差处,也比平庸地讨好要来得更加猛烈且有效,这就是李秘的方略。 果不其然,简定雍先微微皱眉,而后却平淡地回道:“谁说陈实不识字,他虽是草民,却是个识字的,而且字还不差,至于何时学得,却是不清楚,他是个好赌的,家里留了不少借据欠条,经过比对,这遗书确实是他手笔,并无伪造嫌疑。” “借据?”李秘将桌上一沓皱巴巴的纸张一一展开,内容果真是陈实手书的借据,上头还有他的画押。 画押这个东西,也算是古人的创举,用以识别个人身份,其实就是简单的一些符号,并不是很靠谱的东西。 但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字迹鉴别,因为华夏民族的书画是一绝,许多时候需要鉴定珍品的真假,就衍生出了鉴别字迹这个行当。 只是一开始并未用在刑侦之上,即便到了大明朝,刑侦上对字迹鉴别的运用仍旧不多。 李秘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伪造,或许有人仿冒了陈实的字迹,又或许有人威逼着他,胁迫之下才写下这份遗书。 前者倒也容易些,找个书法名家,就能够比对出来,而想要证明陈实是受人胁迫才写下这份遗书,那就千难万难了。 也难怪县衙想要结案,或许真的如简定雍所言那般,这案子根本就无从查起! 李秘是侦探出身,但对字迹对比和鉴别也只是半个内行人,眼下他也是人生地不熟,想要找个书法名家来比对鉴别,更是苦难重重,难不成真要放弃? 他倒是想要将实情告诉简定雍,以换取查看卷宗的权力,只要确定张氏挂起来的竹签,乃是死亡黑名单,竹签上解密出来的姓氏,与对应日期的凶案有牵连,那么这个案子就有新的思路和突破口了。 可事关张氏清誉,若是弄错了,难免在死人脸上抹黑,这种事情没有确凿的把握,李秘倒是无所谓,简定雍身为县令,却是如何都不会答应的。 案情进展到这一步,似乎每条线索都能够拔出萝卜带出一堆泥来,可每个萝卜都不敢去拔,或者不能拔,又或者拔不出来,眼看着真相与自己仿佛只隔着一层纱,却如何都揭不破,这种感受实在让李秘非常的憋屈。 但李秘既然发愿要成为大明神探,又如何能够轻言放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