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8明陵轶事 (第2/2页)
为阳翠岭。 “看来这个方贵却是想作一番大事业,一本能有什么用?脑子也不转转,老百姓还能跟他起义不成?这年头你带着大家赚钱,没问题。大家都能跟着你,但你带人造反,这可有点不靠谱。“艾华觉得这年头想造反的人都是作死,闷声作大死。 “可能不是要起义,而是要想要里面的东西。“李渔道。 “东西?道书里能有什么?算卦?“艾华道。 “我倒是听说,张角当年手底下有三千黄巾力士,力大无穷,刀枪不入。“ “停停停,别扯淡,他要是有三千黄巾力士,真刀枪不入,能让皇甫嵩打的跟孙子似得?都是唬人的,我不信有那玩意。“艾华觉得算有黄巾力士的存在,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没有速成的神兵,即使有,也是纸老虎。壮壮门面还行,根本不可能成规模。 而且成本也一定很高,否则大明的道士皇帝,早研究出来了,相传嘉靖皇帝前二十年励精图治,振兴国家,主要是收拾正德皇帝的烂摊子,后二十几年开始炼丹修仙了,估计也是在研究这黄巾力士的制造方法,一旦研究成功,整个世界都是大明的版图。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发现?“艾华问道。 “还丢了两件陪葬的珠宝。“李渔道。 “什么珠宝?凤冠霞佩?还是金缕玉衣?“艾华觉得要拿也得拿值钱的,古董的真正含义不单单是年代悠久它才值钱,而是这个东西在当年做出来的时候价值不菲,流传下来才有升值空间。 如那个鸡缸杯,相传当年做出来价值十万两白银,朱见深御用的,会的一两银子折合现在少说六百块,也是说,那玩意成本小六千万,所以现在拍几个亿不算夸张。 “都不是,是两件小的,我们在京城鬼市里发现了一个金蟾玉叶钗,有人出三万都没卖,一口咬定,少十万不卖。可见是知道这东西来历的。“李渔道。 “行,明天咱们早点去,去鬼市找找这小子。“艾华道。 说这话呢,到了京城的特殊事务部总部,艾华和唐林打过招呼去准备了。 两个人决定在鬼市找找这个盗墓贼。 说起帝都的夜间生意,除了灯红酒绿以外,还有些黑色的地下交易。 这是鬼市。 天一黑,西城老皇城墙下,一排排的摊子出来了,趟鬼市的讲究多了去了,第一条是看货不问来路,不许问摊主的家是谁。 因为这里什么都有,鱼目混珠,别指望有*售后等服务,只要你交了钱,一转头人家可以不认账。全凭一双眼睛,水深水浅,所以才叫趟鬼市。 相传民国时期,汪精卫刺杀满清摄政王用的那个炸弹,是在鬼市趟来的,不过打了眼,被人糊弄了。 艾华和李渔天还没黑早早的来了,两人霸占着两块地方,一人背着一个双肩包,等天一黑,两人迅速拉开背包,扯出一块帆布。 李渔的摊位摆着一柄军刀,看去十分精致,牙雕手柄,黄铜吞口,鎏金描银,应该能卖一个好价钱。 艾华则是掏出一个破铜镜,往布一摆,仔细调节LED灯。 “嚯,兄弟,你这个是古董啊,哪来的?”李渔看艾华的镜子卖相不错,问道。 “看货不问货,这是行规。”艾华看着四周灰蒙蒙的,已经有不少人开书摆摊了,也逐渐的有了顾客。 “你可别倒卖国家物,咱不能知法犯法。”李渔指点艾华。 “知道啊,放心吧。不会的。”艾华让李渔放一百个心。 这时,有一个男子,来到艾华的摊位,拿起了铜镜仔细观看,看了大概有三分钟,问道:“介似个什么玩应?” 还不是本地的,听口音像鲁州人。 “秦王,照骨镜!” 李渔那边一口老血喷出来了。 别闹了,李渔记得艾华去了一趟厕所,洗手间的熏香铁盘没了,然后艾华抱着一个包袱出来;不用说,这个秦王照骨镜一定是那个熏香盘子改的。 李渔琢磨着,这哥们还真想忽悠死几个。这玩意相传是秦始皇拿来镇压僵尸的,怎么可能出现在他的手里,不用说,一定是假的。 “你别看我是外乡人骗我哈,你这个是假的!”那鲁州的哥们拆穿了艾华的谎言,这有点不懂行规了。 /html/book/41/41732/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