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五章 让好人常在 (第1/2页)
自古以来就流传这一句俗语,叫做“好人不常在,祸害遗千年”,究竟这句话是从什么年代流传起来的不好考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一直存在着,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实呢? 按照佛教的解释是因果报应,做好事的人不常在是因为上世做的坏事太多,今世要用做好事回报上世的报应,当好事足以回报上世的恶果时,就会转入下世的轮回,在下世享福。相对的来说就是今世享受荣华富贵长寿的人是因为上世积德行善,在今世得到了回报,如果做的坏事太多,下世就会得到报应。 在现代社会的印度,苦修今世的人仍然很多,他们都是企图在下世获得好报,富贵无边。不知道究竟人多少年才能转世,反正自古以来一直到现在,印度人民的生活始终是多数人处在贫困线以下生活,那多数的苦修都跑到哪里去了?反正这就是一个迷。在我们看来这就是精神鸦片,反倒是让人失去了上进的动力,整天处于阿q的精神麻醉状态。 其实这句话的真正解释应该是这样的,好人不计报酬,乐意助人,辛苦劳累、身心疲惫之时最多,最易因身心过度透支诱发疾病死亡。而祸害人间之辈都是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之徒,相应身心舒畅,寿命就会较长,所以就会有“好人不长在,祸害遗千年”的现象出现,虽然无奈,它却是正常的社会存在。 其实这种现象也是资源分配的原因,好人不常在的里面的好人,是把属于自己的资源让渡给了别人,比如在灾荒年代,把属于自己的那份粮食送给别人吃掉,好人自己就饿死了。看到落水的人,直接跳到水里救人,考虑到的是要把人捞出来,但是想不到的是那个人正处于频死状态,求活的欲望压倒一切,因此就会发生救人的好人反而会被淹死的情况。 正常的人都会有帮助别人的行为,但是那些不太正常的人却不会有这种反应,弱智或者是反应敏捷的人,就不会让资源向别人倾斜,第一个想法就是保护好自己的生命,避免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 在这次的粮食风波中,因为朱有孝的先知先觉,提前让牛金星布局,及早的做好了救灾的准备,而且凭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运筹,这才让大明的老百姓度过艰难的一劫,而且牛金星还大赚了一笔,但是和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合作的那些商户并没有的到什么好处,绝大多数商铺在这次粮食风波中损失惨重。 牛金星在这次粮食风波中强势要求,所有的合作商户必须按照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的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得囤积粮食,而且还必须按照平价销售,所需要的粮食由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统一供应,但是在实际的商业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小的偏差,大明皇家贸易商行供应的东西可以不提高价格,但是从别的商户购进的商品也不能加价,这个规定极大的影响了合作商户的利益,让他们出现了很大的亏损,毕竟多数人并不是大公无私的,不会因为你粮食价格低了,从你这里购买了粮食以后,就必须还要购买其他东西,自私是多数人的行为。 牛金星的强势要求不被多数商户理解,但是大多数商户本着长远的利益考虑,虽然损失惨重,还是按照牛金星的要求执行了,因此他们要看牛金星下一步的措施是怎么补救了。 远在京城的朱有孝自然明白这些商户的心思,其实这个策略也是朱有孝给牛金星制定的,并且让牛金星细致的统计了这些赔钱的商户,在赔钱的商户里面,不但有和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合作的商户,而且还有不少没有和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合作的商人,这些人的行为更加应该鼓励,让他们的生意更加兴隆,让好人常在,善事长存。 因此,在粮食风波结束以后,除了大规模的经济基础建设以外,朱有孝同时进行的还有精神文明建设,说句难听的话就是拉拢人心,让多数人明白为了大明人民利益考虑的人永远不会被亏欠,要让好人在大明常在,形成一种新的精神文明。 朱有孝就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