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有天使来了 (第2/2页)
当然,徐清是不会用白纸去印制书的。他采用的是,质地粗糙,但却便宜厚实的黄纸。这些黄纸用的原料都是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等相对廉价的东西,一本书的造价不过几钱,一斗米的价格。即便将来徐清不在此为官,这一笔钱,也不会让后来的地方官大感头疼而撤销。 开蒙的教材,先用这一本,还有算术的,“高年级”的《论语》等还要印制。不久之后,会出现沧州纸贵的繁荣景象。 这本《弟子规》徐清先复印了七十本,给聘选来的六十个教师一人发了一本,不论是教算术的还是教经书的。这本书,徐清还要一一给诸教师讲解一番。 徐清让魏冼选了个时间,借着踏春的契机,带着这些新教师一起出去,给他们传授《弟子规》的纯正解释。 可是,徐清忘记和魏冼说要“内部保密,严禁外泄”八个字,所以他要开坛讲课的消息,早已经不胫而走。 徐清在沧州的粉丝虽不长安,但那也是有好大一票的。加沧州四县,有三个县的县令都是徐清门生,这一开坛讲学,愈加被捧得高高的了。 第二天,《弟子规》抄出去五百多本,是纯手抄啊,不是印。众学子读了这本《弟子规》,无不对徐清顶礼膜拜。 《弟子规》不寻常章,乃是三字一句的韵写成,光是这韵,蕴含了别人一辈子也学不会的技巧。一片章,现需句子通顺,语义清楚,然后再妙笔生花,花团锦簇,再一层境界,才是返璞归真,有了韵味。 《弟子规》不仅好读,其还参杂了各种礼仪道德,经典故事,读起来却流畅无,趣意盎然。最关键的是,《弟子规》一千字,极为精炼的转述忠孝礼智信等儒家思想,可以说十分恰到好处。李氏为了标高自家祖先的位子,吧老子奉为先祖,可这治国之道,还是儒家的合适一些。 社会,修仙不耽误礼仪,放荡不会是少了仁义,大家将诸子百家融会贯通,各自为用。 《弟子规》一传开,原来研究徐清章的各种流派,竟然一拍即合,众口一词,都说徐清这一篇章写得好。可居于庙堂,下可诵于孩童,乃是于日月争辉,于江海大的好章。 什么阳春白雪,什么下里巴人,都不如徐清写的这一篇章,传达圣人之训来的好。要不是徐清抄的那本《笠翁对韵》已经被奉为《徐子》的话,那么这本《弟子规》肯定会是首选。 学子们都在争相传言,说徐清是西汉董仲舒以来,最得圣人真传的千古一人。徐清的名号也瞬间从徐子变成了徐公,好从四五十岁,变成了六七十岁。可徐清,才二十岁啊~ 沧州城一处民宅,几位书生焦急地等待着什么,大门口人影一动,一名书生走进来,众人都是站起身来问: “打听到了没,打听到了没,徐公在哪里讲课?” 书生们在一众同年之间问道,念到“徐公”二字之时,还恭恭敬敬的用手握拳,举过头顶,行了一个礼。 “唉,别说了,那帮子所谓的教师,现在一个个都牛气冲天,不肯透露半分……”那进门的书生,灌了一碗茶汤,然后说道。 众位等待着的书生听了,不由得唉声叹气,愤愤道:“啧啧,那群见利忘友之徒,去年还和他们是一个桌儿吃饭的,现在却……” “诸位,求人不如求己……一名男子站了起来:“徐公讲课在这几日,我等不如轮流守在刺史府,一旦看见徐公出门,便可通知其他人,一并跟……” “此法甚好,我们来一个守株待兔……” “你……怎可将徐公喻成兔子,真是有辱斯!” “在下唐突了。” “嗯嗯,我愿第一个去守!” “我第二个去!” “在下甘愿晚蹲点!” “还有后门,后门我去……” 一个个人争先恐后,自高风云,连十天之后,徐清家第二扇小窗,都有人把守了。 那想出计策的书生忽的又提议道:“慢着,大家守得的时候,一定要悄悄的,千万不要打扰到徐公他老人家治学办公了。” 其余众人皆是道: “还用你说,徐公日理万机,我等自然明白。” 教师们不说出徐清讲课地点,其实是徐清要求的。原因是《弟子规》涉及的经典太多,他讲不透! 第二天,徐清还未起床,外面小厮慌张呼喊: “有天使来了!” https:///html/book/42/42985/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