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章 爱新金国 (第2/3页)
一征察哈尔”,大明朝称此役为“虎敦兔让旧地于建奴”,蒙古方面称此役为“察哈尔西迁”。 先介绍战争的主角。 朱由检,新任大明朝皇帝,年号崇祯,十六岁,勤政,有主见。 皇太极,新任爱新金国汗,三十五岁,年富力强,久经战事。 林丹,察哈尔汗,名义上的蒙古大汗,三十五岁,尊号呼图克图汗,意为“万岁”,被明朝文献翻译为“虎敦兔憨”(鄙视明朝后期文人,不厚道!),建都查干浩特,汉译白城,在后世的赤峰。时人称察哈尔部为察哈尔国。 布什图,阿勒坦金国“顺义王”,明朝记录为“卜失兔”(再次鄙视明朝后期文人),建都库库和屯,汉译赵城(召城),在后世的呼和浩特。布什图是阿勒坦汗的孙子的孙子,这时阿勒坦金国的军力,主要有布什图直辖的位于大明大同镇外的土默特部、位于大明延绥镇外的鄂尔多斯部,位于土默特和察哈尔之间的喀喇沁部。经过几十年的太平盛世和几次家族内耗,军力已经大不如阿勒坦汗时期。 战争时间:1627年(崇祯登基年)至1628年(崇祯元年) 战争过程: 1627年3/4月,草原上传说察哈尔要西迁,回到他们一百年前的牧地——宣大口外,喀喇沁部众纷纷躲避。 1927年6月,林丹汗摆在前线,同爱新金国接壤的敖汉、奈曼两营首领决定归附爱新金国。 1627年8月,崇祯登基。 1927年9月,察哈尔的敖汉、奈曼两营首领率众东投皇太极,让开了察哈尔和爱新金国之间的通路。不愿东投的部众西归察哈尔本部。 1627年10月,林丹汗以多罗特营留守故地,率察哈尔数万众西迁。 1627年10月,林丹汗抵达喀喇沁牧地,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喀喇沁部溃散。喀喇沁汗同皇太极通信,联系共同攻击林丹汗。 1628年正月,喀喇沁汗率众西撤,同土默特一起抗击林丹汗。双方在库库和屯激战,史称“赵城之战”。察哈尔打败土默特和喀喇沁联军,占领库库和屯。布什图出走;喀喇沁残部同皇太极约定,把马喂肥,“出青草”时出征察哈尔。 1628年2月,皇太极以使臣被杀为由,亲自率兵出征察哈尔故地,多尔衮和多铎为先锋。多尔衮大败察哈尔留守的多罗特营,俘获万余人。令1400蒙古和汉人男丁编为民户,其余所有俘虏赏赐给将士为奴。 1628年5月,林丹汗继续扫荡草原。崇祯宣布停止鞑靼各部“市赏”。林丹汗派人到宣府新平堡“索赏”被杀,又到得胜口“索赏”不得,便率军攻击大同,大同也险些失守,大明军民损失数万。 1628年5月,皇太极命人出征察哈尔阿拉克卓特部,在敖汉、奈曼两营配合下,杀死阿拉克卓特部首领,尽收其民。 1628年8月初三,喀喇沁残部与皇太极在沈阳刑白马黄牛盟誓,建立反察哈尔、反明联盟。喀喇沁残部担心林丹汗会与汉人议和,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敦促皇太极早日出兵。 1628年8月,布什图率土默特残部汇合鄂尔多斯部、喀喇沁另一残部——永绍布,准备与察哈尔展开决战。 1628年9月,阿勒坦金国的土默特、鄂尔多斯、永邵布三部联军在艾布盖河(阴山北麓,后世百灵庙一带)与林丹汗会战。林丹汗一番苦战后大获全胜。土默特部被击溃,布什图被苦苦追杀亡命天涯,大汗金印被林丹汗缴获;永邵布一战而溃,从此历史上不再有这个名字;鄂尔多斯人马损失大半,归顺林丹汗。阿勒坦金国从此灭亡! 1628年9月,皇太极应邀出兵,约定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内喀尔喀、大小各蒙古部落会师。除了科尔沁,这些部落皆出兵与爱新金国会师,最积极的当然是喀喇沁,“共计975人”。科尔沁部表示不参与联军,自行出击,皇太极大怒。皇太极指挥联军横扫察哈尔故地整整两天,察哈尔部众“抗拒者杀之,降者编户”,胜利回师。 这场战争让草原从西到东都燃烧了起来。战争的结果是阿勒坦金国被察哈尔彻底灭掉了,但是察哈尔的老本在战斗中丧失殆尽,老窝也被爱新金国端了。 此战之后,察哈尔“疲甚、饿甚、穷甚”,其兵员严重减耗,“有马约备仅收四万,插众不满五万”,对爱新金国在自己老窝的突袭,无力发动反击。 皇太极此战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天才,借力打力,轻松获得最大利益。爱新金国在此战中即获得了民众,又化西部仇敌为盟友,爱新金国以后完全可以借道攻击大明。事实上,第二年皇太极就绕道喜峰口,兵临北京城下,狠狠地嘲笑了崇祯倾全国之力堆砌的宁远防线,才有了崇祯怒斩袁崇焕,兵马入卫勤王粮草不济而哗变。 大明朝由始至终没发一兵一卒,即不在西线援助属国阿勒坦金国,也不在东线宁锦出兵牵制仇敌爱新金国。 草原上打得如漆似胶的时候,崇祯在忙着打倒魏忠贤;皇太极在进攻察哈尔故地的时候,崇祯启用袁崇焕,君臣二人平台对奏,崇祯雄心勃勃地决定五年平辽,咬紧牙关全国支援辽东,把城池大炮一路修到沈阳城下,一举解决建奴! ——袁崇焕外号是袁蛮子,看来崇祯的蛮劲比袁蛮子还大。 刘*他们一众阿勒坦金国的百姓,在战乱中想去投奔大明,结果被赶了出来,一路辗转,流落到狼山川。 —————————— 参考资料(与情节无关,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努尔哈赤建元之谜 爱新金国开国国主,明朝文献多记载为“奴儿哈赤”;朝鲜文献多记载为“老乙可赤”、“老可赤”;清朝文献多记载为“弩尔哈齐”、“努尔哈齐”。 记录前清的文字本就不多,满清入关之后又大肆篡改史料,对史学家而言,努尔哈赤就是一个谜:有姓氏之谜、先祖之谜、身世之谜、族名之谜、大妃之谜、杀弟之谜、斩子之谜、建元之谜、炮伤之谜和遗位之谜。一朝史谜,十宗之多。 爱新金国何时建国、何时有了自己的年号、是否称帝、国号是什么,史称“后金建元之谜”。 爱新金国的有关部门坚决认为自己乃是1616年正月初一建元,国号“金”,1636年改“大清”。后金一词乃是朝鲜有意杜撰,以辱国威,坚决不予承认! 一众丢了祖宗社稷的汉人愤青同样坚定地认为,爱新金国的有关部门在撒谎!有关部门无耻地修改了史料,编撰了新故事! 所以笔者这里着重说一下爱新金国的出场,尽量不偏不倚,尽量第三者的角度观察。爱新金国入关之后销毁和删改了大量明朝遗留的对其不利的文字,甚至删改自己的文献也绝不手软,却单单忘记了朝鲜。所以笔者以朝鲜的角度来讲述。 1615年,努尔哈齐处死长子,年底完成八旗扩编,是为满清八旗之始。爱新金国的有关部门称,就在第二年(1616年)的正月初一,金国诞生了,建元天命,1616年为天命元年;外人不知道而已,有原始资料《满文老档》为证。但是怀疑者认为,《满文老档》满是删改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