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复生记_第222章 基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2章 基因 (第2/3页)


      七八位自信为黄带子皇室的觉罗爷,一半被剔除出努尔哈赤血亲范围,包括一位有详细家谱佐证的努尔哈赤嫡系后代觉。

      剩下的几位真觉罗享有十分接近的遗传基因图谱,检测者比较数据库后发现:努尔哈赤家族的基因同满侏起源地辽宁赫图阿拉城的其它满侏血缘关系比较远。

      远到什么地步呢?事后有人对比了数据库资料给出答案:努尔哈赤家族同赫图阿拉的满侏的血缘距离,与努尔哈赤家族同成吉思汗家族血缘距离一样远,或者与努尔哈赤家族同锡伯族人的血缘距离一样远。

      听懂了吗?

      按照孙一多年程序员的逻辑思维,那几句话的意思就是:

      努尔哈赤家族既不是满侏人,也不是锡伯族人,同样也不是黄金家族的人。或者说———创立满族的努尔哈赤家族,是一个满族的外来户!

      这就是孙一查阅资料后,准备用来向达海撒种子的秘密武器!

      ————————

      参考资料(转载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爱新觉罗皇族的Y染色体

      严实*、橘玄雅(笔名)、韦兰海、余歌、文少卿、王传超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上海200438

      *请联系yanshi@fudan.edu

      摘要

      爱新觉罗氏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1644-1911)的皇族。本研究通过对7个自称属于爱新觉罗的现代家族(其中3家保留有完整家谱)男性的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片段(STR)分析,发现其中3家(其中2家有完整家谱,其最近共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Y染色体17STR相互间只相差1-2步突变,且极为罕见,因此确定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类型。对此3个样本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的测试结果表明此类型属于C3b2b1*-M401单倍群,尽管此3个样本的STR组合与同属该单倍群的“星簇”相距很远。本研究为今后的女真、满族源流及清朝皇族家族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

      关键词:Y染色体,父系,族谱,家族史,单倍群,清朝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人群支系扩张和群体扩张研究”(31271338)及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姓氏的Y染色体遗传结构”(311016)的资助。

      在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的非重组区严格遵循从父到子的传递方式,且在遗传过程中会逐渐产生随机突变,因此可通过比较男性的Y染色体序列来重构男性的父系谱系。有较近共同祖先的男性的Y染色体序列较为相似,而共同祖先时间久远的男性之间Y染色体差异较大。常用于追踪Y染色体谱系的标记主要有单核苷酸多态(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NP)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tandemrepeat,STR)两种。SNP即某个位点上的碱基A、G、C、T种类之间的改变,在多数情况下极少发生重复突变(同一位点处在不同的支系上发生相同的突变)或回复突变(如A变成G,若干代后G又变回A),因此Y染色体上具有同一突变的男性通常具有一个共同祖先。在人群里比例比较高的SNP突变可用来追踪时间较久远(通常是几千年级别以上)的支系,通过对全Y染色体进行高通量测序也可以找到较近期产生的罕见突变,并通过数SNP的个数来计算支系的分开时间,最高精度可达100年左右即三四代[1]。而STR是连续的3–6个碱基的序列重复连续几次到几十次,突变时改变重复的次数,即总长度的改变。STR的突变率比较高,经常发生重复突变,可用来追踪比较晚近的支系关系[2]。

      基于Y染色体与东亚多数族群传统上的姓氏传承及族谱记录习惯一致,均为父系传承,因此可以用Y染色体来印证族谱的准确性。只有在以下情况时会出现同一个父系家族内出现不同Y染色体类型的情况:非婚生子、外姓过继、入赘后子随母姓,而如果同宗男子过继,一般并不能从Y染色体上分辨出来。此外,实践中也常见攀附他人族谱造成谱记与Y染色体不一致的情况。

      由于父子关系有一定不确定性,严格来说,一个现代人的Y染色体结果只能说明其本人的类型,而不能完全代表其所属的父系家族的类型。比如现在有很多谱记是周文王后代的人,测出的Y染色体结果各不相同。但如能有两个同宗的现代人测出相同的Y染色体结果,则能说明从这两人直到其最近共同父系祖先的世系均无误。如有多于两个人的结果能相互验证,则能使结论更加可靠。在族谱过于久远时,由于非父子关系的可能性逐代积累,可能每一个后代家支的结果均有区别,此时古DNA的结果就可能比用现代人和家谱推出的可靠性更高。但也需要注意,古DNA样本本身的身份也可能存在问题,并非无可质疑的金标准,此外,由于DNA随时间降解的问题[3],古DNA测试结果的精度可能远不如现代样本,造成比对能力下降,甚至得不到结果。

      ………省略N段……

      爱新觉罗与依尔根觉罗、舒舒觉罗等均属觉罗哈拉,哈拉(hala)相当于华夏先秦的古姓,理论上似应有共同祖先,但也可能只是同一部落,而非有相同父系[13]。而“爱新”aisin一词为满语“金”义。爱新觉罗包含了努尔哈赤父系同家族的人,即其曾祖福满(Fuman)的子孙。清崇德元年(1636)起,称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Taksi)的子孙为“宗室”,而爱新觉罗的其余旁支子孙为“觉罗”[14]。注意,此“觉罗”义不同于觉罗哈拉的“觉罗”,并不包括爱新觉罗以外的其它觉罗姓的支系(又称“民觉罗”)。宗室于袍服腰间佩黄带子,而觉罗佩红带子(《钦定大清会典(光绪朝)》:“凡皇族,别以近远。曰宗室,曰觉罗。本注: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伯叔兄弟之支为觉罗。”及“凡宗室觉罗皆别以带。本注:宗室系金黄带。觉罗系红带”)。八旗入关后又将康熙帝的直系后代称为“近支宗室”,以外的称作“远支宗室”。

      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