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1章 大统失天 (第2/2页)
才! 于是朝廷决定慢慢来,广招天下精通天文历法者,同心共事,协力推验。自此明朝对于民间研习历法解禁。 贾道士突然凄然泪下,哽咽着说道: “此事被来我中国传授邪教的一名红毛和尚名叫利玛窦的得知,利玛窦写信给西洋教主,云我中国历法已然失天,我中国却无人能修订,请教主派和尚携带西洋历书仪器钟表,名为助中国修历,实为暗中传教,巧夺中国之天数!” “可惜我泱泱中国,于天算一学人才尽失。崇祯朝钦天监于三年前同西洋和尚汤若望、信徒徐光启之流斗法,各自推算日食。结果无论是大统历法,还是回回历法,皆输给西洋历法。崇祯皇帝乃下旨徐光启成立历局,徐光启则招揽各路红毛和尚入局。” 贾道士总结道: “崇祯皇帝自知失天,理应改历,但大明朝上下却不会改。” “历局的西洋历法眼见就要修成,但大明朝上下却不敢用。” “中国若采用西洋历法,小则受制于西洋教主,大则被红毛篡改天数,重蹈土木堡覆辙!” 贾道士言辞恳切: “力德尔爷,如今天书中含有历法,则当以天书为准!” 耿秀才闻听立刻跟着请愿: “请力德尔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孙定辽态度坚决地宣布: “明朝既然失天,崇祯小儿便是伪天子,我们绝不可再用崇祯的《大统历》。” 杨日天立刻附和: “参谋长说得对!这是天大的事情,不容一丝的含糊。” 达海不知何时被人搀扶着站在门口,忍不住开口请求: “陛下,我堂堂五千年中国天下,绝不能被西洋红毛算计去。陛下如有天书历法,恳请陛下颁行天下,以应天数,以救中国。” ———————— 参考资料 明代之后的历法 中国的历法历经汉唐宋元,在元朝的《授时历》达到巅峰。 自明代开始,中国的历法开始停滞和落后。可以说,在天算科学方面,明代是极为保守、极为落后的一个时代。 明代初期中期,严禁私相授受历法知识和私编历法。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几年,下诏严禁民间习历;严禁钦天监官子孙从它业而不习历。前者有下狱乃至诛杀之罪,后者有发配充军之罪。 沈德符在著《万历野获编·历学》中写道:“国初学天文有厉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 明代初期和中期,朝中鲜有知星历者。在这样的可悲局面下,郑王世子朱载堉偷偷“自学”历法。 朱载堉称:“壮年以来,复观历代诸史志中所谓历者五十余家,考其异同,辨其疏密,志之所好,乐而忘倦”。 由于朝廷对历法保密,作为王子的朱载堉也从未见过《皇朝大统历》书。 具朱载堉称,某日,“读丘祭酒所撰《大学衍义补》,内载大统历气、闰、转、交四准分秒,心窃喜曰:大统历经全文未见,而其大略已得之矣。” 赞!天才! 同时严重鄙视朱元璋! 以朱载堉的特殊身份,才得以打开明朝民间学习历法的禁令。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当时在南昌、南京一带传教。1597年3-10月间利玛窦有两则书信涉及此事: “PercioCemsceze,nelpresentarenell’ottobredel1595,ilcalendariodell’annosequentealMinisterodeiRiti,avevafattoosservare“SiedettorecentementecheilcalendariovaerratoecheBisognacorreggerlo.” 这段意大利文的中文大意是:“郑世子于1595年10月向礼部进呈历书的同时,提出以下意见:’历法已经出现差误并且需要修订’。” 又一则书信写道: “Guandeoilcalendario,altempodeiMin,andavaerratocifuronodelldiscussionitraCemsceze,Zaeiu,eScimiunlii,maNessunodiessiebbelascienzasufficientepercorreggerlo.” 这段文字中译为:“其实,郑世子载堉和刑云路二人已经讨论了明代历法出现的差误,但他们二人中任何一人都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去修订它。” 之后西班牙耶稣会士庞迪我(DidacusdePontoja,1571-161,意大利耶稣会士熊三拔(SabbathinusdeUrsis,1575-1620)都携带了西洋历书和仪器来华。 可以说,是朱载堉打开了中西合作探讨天算科学的大门。 他既唤醒了明朝廷天算睡眼,又为利玛窦在中国实施天算传教提供了口实。 神圣罗马帝国天主教耶稣会修士汤若望,字道未,与邓玉函(JohannSchreck)和罗雅各(GiacomoRho)等22名传教士,1618年4月16日从葡萄牙的里斯本启航东渡中国。 到北京不久,汤若望成功地预测了1623年10月8日出现的月食,后来又成功地预测了1624年9月的月食。 1630年(崇祯三年),汤若望接替去世的邓玉函于北京供职于钦天监历局,“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 1631年(崇祯四年),徐光启和下属首次用望远镜观看了日食。观测过后,徐光启叹为观止。 1634年(崇祯七年),在徐光启和汤若望主持下,钦天监完成《崇祯历书》,共计46种137卷。 1634年直至1644年明朝灭亡,十年间明朝为中西历法争执不下,《崇祯历书》始终未颁行。 1644年满清入关,留在北京城中的汤若望删改《崇祯历书》至103卷,并由顺治帝将其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頒行,称《时宪历》。南明则坚持使用《大统历》对抗。 《时宪历》与《大统历》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节气和闰月安排上会出现很大不同。故而有人说,汤若望是中国传统历法的掘墓人;以《时宪历》算命测八字不准;等等。 民国成立后,官方采用西历(格里历),传统历法则被称为旧历、民历。 1914年改《时宪历》中时刻为北京地方(东经116°23')平太阳时间。 1929年改《时宪历》中时刻为中原标准时间(东经120°)平太阳时间,沿用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格里历为“公历”,旧历改称“农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