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1章 最后通牒 (第1/2页)
孙一正在为自己得到一座城心内狂跳不已,朱军师接下来的话差点让孙一跪了。 朱军师手摇羽扇,慢条斯理地说道:“二奶奶不光能继承美岱召,其实这大板升附近的百姓也是归二奶奶所有的。” 朱军师羽扇在空中划一个大圈,“不光是大板升,整个土默特西哨的台吉在五年前死的死逃的逃,要论起血脉远近,整个西哨都是二奶奶的。” 孙一眼睛瞪得象鸡蛋,直勾勾地看向琪琪格。 这小毛丫头,居然是个大富婆! 朱军师建议:“力德尔爷,西哨的百姓习惯了服从红娘子管理,不如趁着今天人多,让二奶奶宣布把整个西哨全收了!” 孙一被这个计划吓了一跳,不由问道:“可是,要是逃跑的台吉以后会来索要部众怎么办?” 朱军师一撇嘴,不满地对孙一抱怨:“爷怎么变得这么迂腐!” “那些台吉丢下自己的部众跑了,就好像丢下了自家的一锭银子,没主的银子,自然是谁捡到就归谁。那些台吉要是日后回来索要以前的银子,先问问我们联军手里的刀枪答不答应!” 好一个朱军师,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不占理的时候则蛮不讲理,颇有先人朱重八的流氓遗风。 孙一暗暗点头。朱军师称职!联军恶战在即,就得如此这般快刀斩乱麻。 其实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孙一已经深深感受出大板升和其它地方不同。 理论上大板升汉人居多,可是实际上你根本分不出大板升里谁是汉人、谁是蒙古人。 所有人都是草原打扮,男人的发型都是额头前面和两侧鬓角三撮毛,一开口都是互相称呼蒙古名字。蒙语和汉语在这里通用,人人都会双语。如果硬要区分,只能粗略地分为定居的百姓、驻牧的百姓、游牧和半游牧的百姓。 中原的一些风俗在这里根深蒂固。比如草原上传统的蒙古家族都是兄长分家另过,小儿子守家继承父母财产,而土默特的顺义王则是雷打不动的长子继承制,和中原一模一样。 蒙古的许多传统同样源远流长,比如收继寡妇的风俗、妇女有个人财产的传统,百姓以黄金家族为首领的习惯。 简言之,大板升、西哨地区乃至整个大明金国土默特地区,多年以来已经混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要想在这里推行类似狼山川和九原郡的制度,反倒是借助黄金家族的家长威望自上而下更容易施行。 孙一毅然同意,让琪琪格“继承”所有西哨的土地和人民! 琪琪格直摆手,“一哥,我可不会管理西哨这么多的人,我也不想被拴在这里,我要跟在你身边。” 孙一把琪琪格揽在怀里,安慰道:“丫头,不用你管。以后不许西哨的人民偷懒,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琪琪格这才点头同意。 朱军师立刻招呼来余胜之简短安排一番,请孙一塔布囊和琪琪格雅布海上马巡视百姓。 莫日根老人暗中擦一把激动的眼泪,亲手为琪琪格解下腰带,将琪琪格扶上马。 琪琪格和孙一双马并排,孙一故意落后琪琪格半个马头。闷蛋和小诺尔布一左一右紧随其后。四匹马缓缓地沿着外围聚拢的黑压压的百姓行进。 朱军师、余胜之、朱军师的卫兵、莫日根的帮手在四匹马四周大声宣布: “大金国复国!” “雅布海全盘接管西哨人民!” “大金国全面实行天宪人权!” “人人有权活下去!” “人人有权逃跑!” “塔布囊传谕:雅布海年幼,西哨人民实行自治!” “大金国、大铁国、九原国联合抵抗满洲国入侵!” “大板升的乡亲们,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提刀上马,保家卫国!” “大板升的乡亲们,支持塔布囊和雅布海入住祖产福化城,佛祖保佑我们打退东达子!”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朱军师拟定的几条口号一出,大板升的百姓立刻沸腾了。赶来同联军对抗的百姓转身就要报名参加联军。 …… 再说美岱召的城墙上,喇嘛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坚守美岱召、是否要接受联军的条件。 一位年长的喇嘛提议:“佛祖保佑,坚守美岱召,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萨囊台吉暗暗叹气。 别人不明白,萨囊心里明镜一般,单凭城下如狼似虎的步兵,具有鬼神之力的“小男孩”和“胖子”,美岱召绝不可能守得住。 一位年轻的喇嘛言道:“塔布囊的’小男孩’和’胖子’一定是施了邪术,囚禁了小男孩和胖子的冤魂才有如此威力,我们断然不能同这样的邪门歪道妥协。” 一名喇嘛呆呆地望着城下来回调度的三营自言自语:“塔布囊的队伍里’小男孩’和’胖子’可不少呢!” 一名喇嘛一直未开口,这时突然开言向萨囊台吉询问:“萨囊,这些人里就只有你打过仗,以你之见,美岱召能守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