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5章 婆姨 (第1/2页)
大同,三朝京师,九边之首。 北魏定都于大同,辽、金大同为西京陪都。 明朝时期,大同又回到汉人手里。 大将军徐达出于军事目的把原来长方形的北魏大同城从南面砍去了四分之一,成为周十三里的正方形。城墙外全部用大中小三种青砖砌出,每隔一尺五寸修一垛口。全部城墙计有敌台楼五十四座,角楼四座,东南西北四个城门。 四个城门之外分别建有四个瓮城,瓮城之外,又有月城,进入城门要经过三道关卡。城墙之外又修有深一丈五,宽三丈的护城河。护城河之外又在大同城北、东、南三面各修一个小城,成为北关、东关、南关。 大同城防之坚,可谓固若金汤。 历史上顺治五年大同总兵姜镶复叛,史称“戊子之变”。满清阿济格调红衣大炮围攻大同十个月,对坚固的大同城墙无可奈何。 最后城内粮绝,姜镶手下杀姜镶投降。阿济格除叛军及家眷六百人外,尽屠大同十万居民。为报复大同城墙,阿济格下令“斩城五尺”。大同之屠,惨烈堪比“扬州十日”;所不同者,攻扬州朵朵凭借红衣大炮只用了几个时辰。 大同和扬州,可谓大明朝的一对患难姊妹城。 明朝的文人sao客点评天下女子,首推大同的婆姨、其次扬州的瘦马。数一数二的妹子居然被满清杀绝,单凭这一条,满清就该被诅咒一万年。 据意大利马丁诺《鞑靼战纪》中记载,姜镶“戊子之变”的起因就是大同婆姨: “大同女人被誉为是中国最美丽女人,八王(阿济格)及其随人任意jianian掳妇女。一个有身份的新娘被他们从轿中抢走,姜瓖亲自找他们要人,被撵打了出来。姜瓖不能再忍,勃然大怒,誓用鞑靼的血来洗刷耻辱,立即率亲兵到他府上见人就杀。吓的阿济格从城墙逃走了”。 有一点马丁诺没搞清楚。汉语博大精深,所谓大同婆姨并非大同女人,大同婆姨是一种职业称呼。 明朝的时候,大同有四种人多:士兵多于平民,乞丐多于商贾;妇女多于男子,娼妓多于良家。 士兵多则需求多,大同久居塞上,民风开放,娼妓多不足为奇。 从业人数众多,必然导致产业升级。 大同城内有代王府、大同镇、督司、巡抚等各级衙门,还有满城的边贸富豪。这些高端人士产生出高级需求。 据明朝万历年间文献记载,“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山右”也就是山西,而“新安”则指的是徽州。上面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山西人在万历年间是天下首富。 明朝浙江人王士性极为精细地描摹出当时的山西富豪: “晋中俗俭朴,古称有唐、虞、夏之风,百金之家,夏无布帽,千金之家,冬无长衣,万金之家,食无兼味。饭以枣,故其齿多黄。食用羊,故其体多rou。其朔风髙厉,故其色多黯黑。其水泉深厚,故其力多坚劲。” 高端低调有内涵、简单粗壮有力气,山西富豪自然不屑于中看不中用的扬州瘦马。 大同老鸨精心挑选合适形状的瓮,令买来的*从小跨坐瓮沿儿,谓之“坐瓮”。大同婆姨苦练几年坐瓮童子功,出道之后重门叠户,吞吸自如。 体验过后,不仅是富豪,士人亦为之倾倒。 于是有谚语云,塞上三绝:蓟镇城墙,宣府校场,大同婆娘。 明朝的大同,绝对是重兵和高墙保护的安乐窝。 大同总兵领家丁到达大同北关。兵丁老远见到主帅旗号,忙不迭地大开城门。总兵纵马而入。 大同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正对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东为和阳门、和阳街,南是永泰门、永泰街,西有清远门、清远街,北称武定门、武定街。四条大街中央各有当街建筑一座,为鼓楼、太平楼、钟楼、魁星楼。四条大街的交汇口矗立着一座由四个牌坊连成一体的牌楼,人称四牌楼。 四条大街将大同划为四隅,此外又有八条小街、若干条小巷,所谓“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将大同城划为典型的里坊结构。里坊之间除了众多衙门,多为四合院。 大同总兵没有回总兵府,而是直接去找大同太监。太监府邸在金碧辉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