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复生记_第353章 澎湖大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 澎湖大捷 (第2/2页)

祚福建巡抚职务以南居益代之,下令将红毛坚决逐出澎湖,坚决不予通贡。”

      “新巡抚南居益到任,请福建商人出面从中斡旋,红毛夷酋驾两艘帆船于天启三年十月到厦门谈判。”

      “谈判先于红毛夷船上进行,双方谈妥之后,南居益留下三名人质,延请夷酋到抚院吃酒庆贺。夷酋不知是计,席间尽被灌醉下毒囚禁。南居益连夜用五十艘火船攻打两艘红毛夷帆船,烧毁一艘,逃窜一艘。”

      陈奇瑜有些不自然地点评,“南军门的手段……有些……有些下作了。”

      张廷拱仿佛没听见,自顾自地讲述:

      “天启四年正月初二,南居益亲自浮海至金门,避开海战,直取澎湖岛。澎湖岛上红夷兵不过八百五十,其中还有少年兵有一百一十,夷兵气恼南居益伤天害理,凭借红夷大炮和火铳节节抵抗。此战从正月一直打到八月,南居益几次三番增兵澎湖,最后兵至一万,依然不能攻克红毛要塞。”

      “当时各路海寇云集澎湖湾,跃跃欲试想支援红毛。倭夷联合,明军反而宾主倒置,竟成孤军。情势危急,总兵俞咨皋请大倭寇李旦出面居间调停。”

      “李旦提出,红毛夷人撤出澎湖,退至海外荒岛,福建则同意与该荒岛通商。红毛夷那时也是精疲力尽,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南居益在红夷撤走澎湖岛之后火烧红毛城,史称澎湖大捷。”

      陈奇瑜苦笑着点评:“劳民伤财转了一圈,还是回到和一开始一模一样的地方。敢问老大人红毛夷可就此安省?”

      张廷拱言道:

      “红毛夷退至荒岛,依着当地土人的叫法起名大员。按照朝廷定制,大员非我属国,不能通贡。红毛便想出一个变通的办法。他们聘请李旦手下一名叫做郑芝龙的作通译,暗中扶植郑芝龙成为一股海盗,以郑芝龙为海上走私中转。福建方面默许了红夷的做法,两家一直相安无事。”

      “郑芝龙在红毛的帮助下越做越大,崇祯元年被朝廷招安做了厦门游击,红毛夷的走私生意也就半公开化。崇祯三年,新任福建巡抚为打击走私下令禁海,红毛夷生意一落千丈,这两年红夷又开始蠢蠢欲动。”

      陈奇瑜叹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八万里虽远,红夷亦至矣!贸易不成,便要走私;走私不成,便要动武。以贸易为饵,不损我大明一文,不动我大明一兵,便可将红夷玩弄于掌股之间。”

      张廷拱应声感慨:

      “可惜天不逢时!当今天子最忌讳同建奴媾和,又赶上山东孙元化出事,这件事无论结果如何,老夫但凡能自保就是谢天谢地。”

      ……

      不出大同巡抚张廷拱所料,讲和的吸引力在满洲国不是一般的强大。无论是真心讲和、假意讲和,还是临时讲和,主和的势力在满洲国上下迅速凝成一股巨大的合力。

      库尔禅汇报了得胜口的故意拖延,各位满洲台吉都没有在意。谁也不愿意为了一次性的赏赐威胁到可能到来的长久互市。

      六月十八日,满洲大军驻扎于长城守口堡附近,等候南国的进一步答复。

      这天发生了两起逃亡事件:

      三名汉人阿哈私下逃亡守口堡,被抓住以后周游八旗示众,斩首。

      一名蒙古人骑马逃亡守口堡,被抓住后拷问,该蒙古人居然是远从察哈尔林丹汗那里逃来。

      林丹根本就没有逃亡青海,而是携部众北上去了漠北喀尔喀。现在正厉兵秣马准备在满洲大军的归途截杀复仇!

      ——————

      参考资料

      本章所涉及的史料

      《满文老档》崇祯五年六月档:

      十七日,赏自德胜堡来朝献牛羊之通官牛一;千总羊一;馀二十七人各羊一,遣还。库尔禅巴克什率每旗纛额真一员,护军各五十人往送。去後,沿明边查寻我逃人踪迹,不得而还。次巴延呼钦地方。

      十八日,大军次齐尔地方。是日,镶白旗坎泰牛录下二汉人、乌赫里牛录下一汉人,三人逃走,被杜尔格依牛录下放牧人擒获,周游八旗示众毕,斩之。是日,有一蒙古人乘马自察哈尔逃来。

      ……

      ——————

      参考资料

      历史上的林丹究竟去哪里了?

      兵部崇祯六年四月十五日行稿,据大同太监刘文忠题:

      三月八日,杀胡堡市口有夷人二三百名往来货卖,密问各夷说称:

      我的王子先在归化城住几日,今移住大青山后屹汉哑波地方,离边骑马行走有四五日路程。今王子一面差有马夷人,往东哨探奴酋消息,一面差夷人往黄河套练船防避东奴。

      ……

      又二月二十九日,有插酋下夷使摆忽宰生带领夷人四名,共五骑进口,到马市圈三贤庙内,见岳守备,番称:

      先日讲和,立写合同,凡称人事不过三次,今停住赏银八万一千两,并王子迎风赏,讲要四次不与,有我王子言说,也不要此赏了。

      岳守备回说,先日奴酋前来,你们逃往何处去,比时为何不来要赏

      摆忽宰省回称:奴酋来时我们兵马往北去撒喇汉家……”

      ……

      可见,林丹汗并未如同满清历史记载的那样自崇祯五年夏逃亡青海大草滩后一去不还直到病死。

      根据明朝兵部的情报,崇祯六年二三月份,林丹汗曾回到归化城。崇祯五年皇太极西征的时候,林丹汗往北去“撒喇汉家”。这与蒙古人多处记录的林丹当时北上喀尔喀寻求帮助是一致的。也同《满文老档》中的附页的记录一致。应当为可信。

      《满文老档》中的附页记载:

      “聪睿汗六年夏首月初一日,爱新之大军往征察哈尔,察哈尔汗闻之,遗弃所居之游牧故地,逃往克勒阿济尔汉、克鲁伦之地。”

      “克勒阿济尔汉、克鲁伦”,蒙古地名。KerAjargan,意为“公马之原”,不详其所在。Kerulun,显然是蒙古国境内之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国的肯特山东麓,在中游进人中国呼伦贝尔境内,东流注入呼伦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