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兵权 (第2/2页)
“哦,老相师看似神态不佳啊,可要多多保重身体啊,朝廷内外之事还得依靠太相师替本王分担?” “回大王,老臣只是昨夜偶感风寒,现已好很多了,有劳大王挂念,老臣惶恐万分!” “没事就好,只是老相师为何主和呢,徐州都欺负到我们鼻子上了,难道我们还要低声下气地去求和吗?” “这……”面对着我的质问,杜僦迟疑了一下说道:“回大王,经多年战乱,我豫州早已物质匮乏,国库空虚,老百姓急需休养生息,韬光养晦,我豫州老百姓经不起再战了,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说完,杜僦便跪拜了下来,接着其身后的大臣也一一下跪,异口同声地说道:“臣等主和望陛下三思!” 纵观台下仅剩下寥寥数人站在那不知所措。 好你个老杜僦啊,本王主战的话还没说,你就率百官抢先给扼住了,想联合百官逼咱就范。看来是咱轻敌了。小瞧了这个老狐狸了! 只是你杜僦这点小心思,咱会看不懂吗?你若真是为国为民为君,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密奏说好你贪赃枉法,刚愎自用,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了。主和不就是担心咱会剥夺你侄子杜甘宁手中的兵权吗? 看着下跪主和的武将杜甘宁,咱心里就来火,斥问道:“杜甘宁,你身为一武将,连你也要求和吗?” 杜甘宁急忙跪着爬出列回话:“回陛下的话,臣虽是武将,本应战场上杀敌立功,可臣实在不忍老百姓再遭受生灵涂炭,臣恳请主和,望陛下三思!” “好啊,自古以来,文臣死谏,武将死战,如今倒好,我豫州的文武百官都只会求和,不敢言了,看来是舒坦的日子过多了,也就贪生怕死了,好,既然如此,这样的武将不要也罢,来人,去把杜甘宁的兵符收回来!” “诺!”赵德海应了一声,走到杜甘宁跟前说道:“杜将军,请交出兵符吧!” 杜甘宁颤抖着双手把兵符交给了赵德海,赵德海双手呈着兵符,恭恭敬敬地呈递给我。此时,跪在台下的文武百官被吓的惊慌失措,而老相师杜僦跪在那个紧闭双眼,故作镇定!原本以为樊田主战时,咱默不作声,是不愿意战,同时合其心意,遂率百官同时逼和,逼咱下决心,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咱会这样收回他们杜家手中的兵权,这样一来没有了兵权,咱收理他们就容易多了,任凭他们怎么闹,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我看了看刚从杜甘宁手中夺回的兵符,这兵符在他们杜家手中二十多年了,终于又到我们唐家王室的手上了。 “杜甘宁你可知错?” “臣知错!” “你可知你错哪了?” “臣本为武将,不该求和,应当死战到底!”杜甘宁惊恐地说道。 “既然你已知错,咱也就不追你太多了,罚你在家闭门思过三个月哪里也不许去,明白了吗?” “臣遵旨,臣谢主隆恩!”杜甘宁连忙跪谢道。 咱本可以借势直接罢黜杜甘宁的官职贬为庶民,可是,万事不能cao之过急,杜家势力在朝野内外盘根错杂,党羽众多,弄不好会引起朝野动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将其连根拔起,只能慢慢来,不能一下子打压得太紧,否则会适得其反,兔子急了还会咬人,何况是权倾朝野,曾手握兵权的人呢? “至于老相师,既然身体有恙不适,那最近就不用来上朝了,在家好好调养身体吧!” “陛下,老臣……”杜僦看着咱似乎想要反驳什么,可是欲言又止,此时他开始明白了,他功劳再高,权力再大,他也只是个奴才,咱才是他的主子,他说所拥有的一切只不过是咱赏赐他的罢了,只要咱愿意,咱一句话便了让他一无所有。最后他说道:“臣领旨谢恩!” “本王何曾不想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老百姓休养生息,可是,事愿人违啊,内忧外患不平,谈何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为此,本王决定,着韩瑜挂帅,樊田为上将军,邓奎、司空辕为副将,唐林为先锋率领十万大军赴往洛城与徐军作战,势必将其消灭在洛城!” “臣等遵旨!”韩瑜五人异口同声答道。 “众爱卿意下如何啊?” “大王圣明,吾王千秋万载!”那些原本跪在地上主求和的大臣们和那些主战的大臣们异口同声地喊道! 只是有些人喊得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罢了。 不过无所谓,会有那么一天,咱会让他们明白,食君禄,就得为君事!谁才是真正的主。会有那么一天他们会心甘情愿俯首称臣的,咱也相信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也许这一天到来的那一刻,许多人想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也没有那个机会了。 已是深夜了,御书房的灯火通明,赵德海走了进来小声说道:“启禀主子,觅食的猫回来了,老鼠有动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