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四章 青梅竹马赠玉别 (第1/2页)
赵麟行郑重其事的望着丁知鱼问道。 “知鱼受教了,师叔祖和陆先生说的道理其实都一样。凡事欲戴其冠,先承其重。就算是云朝皇帝的帝冠,一样有九斤九两重,帝冠虽好,可我的小脑袋也是承受不了那么重的帝冠。 听师叔祖如此一说,知鱼自是不舍父母弟妹。爹爹说我名字叫知鱼,就是愿我可以像鱼一样畅游天下,体验自由之乐。我若不能承受少时之苦,成人后应也难享自由之乐吧!知鱼愿别父母、兄妹,跟随师叔祖上山。上山之后的各种苦累知鱼甘受,有志者事竟成,知鱼终有艺成下山,一家团圆之日。”丁知鱼正色答道。 “知鱼说的好!”外面传来了丁寒山低沉厚重的声音。接下来客厅门被推开,丁寒山一身紫袍,迈步走进客厅。 “见过师叔,多谢师叔三年前赐与锦囊,丁家今日之荣,全赖师叔之功!”丁寒山向赵麟行一边行礼,一边说道。 “归义伯免礼!师叔草民一个,可消受不起啊!”赵麟行打趣道。 “师叔又在拿小侄寻开心!师叔此次来寒舍,还请多盘桓几日,不要再次不辞而别。寒山这次还是要多陪师叔喝几日酒才是!”丁寒山情知赵师叔打趣他,便也拿话羞一羞这位赵师叔。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此次带知鱼回山,少则几载,多则十几载。我在贤侄府上留三日吧,知鱼和弟妹好友师长也道个别。”赵麟行笑道。 听完这番话,丁寒山,秦采薇,丁知鱼,丁知信,丁知叶,一家均感到一丝不舍,八岁的丁知信和七岁的丁知叶眼圈都有点红,丁知叶问道:“师叔祖,就不能让哥哥经常回来吗?” 赵麟行叹了口气道:“我七岁被师父带上山,二十一岁才第一次下山。我大师兄天纵奇才,十岁上山,十六岁第一次下山。至于知鱼,要看他的造化了。” 丁家众人听罢默然不语,看到此景丁知鱼便说道:“陆先生说过,知其不可而为之,非愚即圣,我而今也是十岁上山,知叶及笄之年之前,我定会下山回来!我虽非圣人,也不是那愚人,八年时间应该够了!” (注:及笄之年即古代女子十五岁,女子成人礼,等同于男子弱冠礼。) “最好是赶在素露jiejie及笄之年回来呢!你要不在,她会伤心的!”丁知叶回道, 丁知叶口中的素露jiejie便是隋国的隋玉公主杨素露,隋玉公主今年正好九岁,和叶知鱼感情甚好。丁 知鱼听罢拍了拍坐在旁边meimei丁知叶的头,说道:“你是要把你哥累死吗?你也听到了,师祖天纵奇才也才六年下山,我吹个牛八年内下山已经不错了!”这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伤感的气氛一时间缓解了不少。 正在此时,刘管家在外禀报,给赵仙长接风的酒席已经备好,可以用餐了。 丁寒山全家以及赵麟行便起身至前厅用餐。 席间赵麟行与三年前的吃相并无二致,虽称的上文雅,但是速度和食量都不减当年。 丁寒山更是频频敬酒,丁知鱼也破例被允许喝酒,更是起身给师叔祖敬酒。 害的赵麟行又暗道了几次罪过,心里祈求师父在天之灵原谅。 酒足饭饱之后,丁家人安排上好的客房给赵麟行入住。 第二天恰好隋玉公主带着太子来府上找丁家兄妹玩,听闻丁知鱼要去青陌山深处的清虚观,不知几年得回。 隋玉公主眼圈立马就红了,带着哭腔的问道:“就不能让父王给清虚观的道士在隋州城建一个大道观,把清虚观的道士都请下山来,让知鱼哥哥住进去学艺吗” 众小童听罢众说纷纭,太子说道:“山里才有仙气,我们隋州城不一定有,要不我们不是都可以修法成仙了?” 丁知叶说:“是因为仙人在山里施法才不会吓到人,不然我们城里一会打雷下雨,一会狂风大作,我们城里的房子都要被风雨雷电给搞坏了。” 丁知鱼不屑地说道:“你们知道什么,我觉得是因为城里世俗气太重,人太多。就算有天道我们城里人口众多,平均下来每人能感应到的就很少了,只有在山里人又少,离天又近,感应的天道就多很多,事半功倍!” 众小童都觉得还是丁知鱼年纪最大,也最聪明,明白的道理最多,深感钦佩。 隋玉公主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只好接受现实。 玩罢回宫的时候隋玉公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