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首战告捷 (第2/2页)
细探查,如若有所差池,小心尔等脑袋。” “谨遵帅令。”话音落下,一众斥候便绕着山,逐一探查。 “为了以防万一,且再攻他两个时辰,示敌以弱,待到夜幕降临,登山而行,绕到其后,一举拿下。” 心思定下,千山万仞下令休息半个时辰,再行进攻。 半个时辰飞速而过,千山万仞大军再行压境。 而城墙之上,李铭却是早已知道一般,严正以待。 登时刀兵在起,厮杀声震耳欲聋。 如此场面,正应了那首词。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一战之下,百神皆愁,血流漂杵,与长江争流。 好在这战网,对于鲜血的处理相对暗淡,人物死亡后,尸体也会逐渐消失。 并不会出现白骨千里,尸横遍野这等触目惊心的场景。 但是,在这个时代,却多得是这种场景。 血战两个时辰,凭借城池之险,李铭以最终以数百兵力的代价,换取了千山万仞近两成兵力。 夜幕逐渐降临,黑暗悄然来袭。 敌军帅帐中。 千山万仞的副将劝说道:“大帅,连番征战,诸位将士已然精疲力竭,不宜再战。” “兵者,诡道也。趁着夜色,绕山路,袭城后方,全歼敌寇方为兵道,你懂什么?” “好吧……”副将见劝解不成,唯有叹息道。 是夜,千山万仞趁着夜色,留下空营,行小道,登山路。 山路陡峭,加之不能以火把照亮,是以走得可谓步步凶险,行军速度也因而极其之慢。 一段十数里的山路,竟是行了近六个时辰。 在天蒙蒙亮时,方才行至目的地。 果不其然,此山道,正是可饶到城池后方。 千山万仞站望着老旧的城墙,笑道:“刹那昙华,你未曾想到吧。” 一声大笑之后,却见不知从何处飞来一支箭矢。 千山万仞一躲,却听耳边传来一阵声音道:“千山万仞,你已中我家大帅计尔,还不快快受降。” “什么?”千山万仞难以置信道。 忽然,只闻一声轰然巨响。 竟是那破旧城墙被击出了一个大洞。 随后,大洞中涌出无数将士。 一者精疲力竭,一者养精蓄锐,结果自是不言而喻。 千山万仞望着这溃败之相,又望着这来时陡峭的山路,自知插翅也难逃走。 随后,他闭上双目,拔出佩剑,自刎了断。 数个时辰前,李铭帅帐中。 “报大帅,臣发现山间小道了!”斥候口齿有些不清,显然是一路急奔而来。 “快讲。”李铭走下来,将斥候扶起,毕竟这可是关系他输赢的关键。 “在此城最老旧的城墙,翻墙出去,不过数里,便有一条通往群山之中的杂草小道。” “臣沿此道行了莫曰半个时辰,竟然能隐约与山上看见敌军营帐。”斥候道。 “大帅,果真奇才,若是我等趁着夜色,行山路,袭之,则大局可定。”副将听闻,计上心来。 “副将,我且问你,以斥候之脚程,尚且要行半个时辰,若是整军行山路,需要多久?” “莫曰一个半时辰。” “好,那我且再问你,若是不点火把,与夜色中在山路行军呢?” “这……莫曰六个时辰。” “我且再问你,若要全歼敌军,需要多少兵马?” “大致五千。” “好,大军行军,声势浩大,白天行山路必被察觉,若是在夜晚,则须行军六个时辰。” “而趁着夜色,行军六个时辰,天当大亮,对方兵卒皆醒,而此时五千兵马攻入,结果当如何?” “一者精疲力竭,一者养精蓄锐,高下立判。”李铭重重道:“副将,此乃亡城之策!” 副将听闻,立马跪倒在地,慌张道:“末将愚钝,末将愚钝。” “两军阵前不斩将,好了,起来吧,今日不杀你。”李铭道。 “末将谢大帅不杀之恩。”副将道。 “你叫何名字?”李铭又问斥候道。 “李三。”斥候答道。 “好,李三,本帅命你为斥候长,统帅一众斥候,为本帅办件事。” “臣甘为大帅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斥候跪谢道。 “毋须什么赴汤蹈火,知须你们为本帅办一件小事。”李铭顿了顿,道:“从这山中,抓一麋鹿,将其带至可隐约看见敌方军营之处。 “随后,弄下些碎石,最好砸到些人,让人可注意到这麋鹿,注意,是让他们注意到麋鹿,而非是你们,你们若是被人发现,本帅定唯你是问。” “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