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轮回 (第2/2页)
握了就是牛X轰轰的人物。 而李铭当初看小说时,出于好奇却是专门查过轮回一词。 六道轮回在佛教中的意思是说,如果人不能得到解脱,便会永远的沉沦在天众、凡人、修罗、畜生、地狱、饿鬼无限循环。 简而言之,六道轮回就相当于六间彼此想通的房间,当你走到其中一间房间中的尽头时,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可能通向其余五间房间,也可能重新回到这间房间的起点,就这样无穷无尽的前进循环下去,便被称为轮回。 而李铭此刻想的却不是轮回这个词的意思,而是关于轮回这个词的出处。 轮回一词出自印度教,后来被融入佛教中,在佛教的不断传播中方才变得广为人知。 而现在是三国时期,这个世界虽然与李铭所认识的三国时期有着千差万别,但大的历史进程是不会改变,比如黄巾之乱,比如董卓进京,再比如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二出祁山)。 那么问题就来了,佛教虽是汉朝传入,但却是兴起于南北朝,此间是三国时期,佛教哪怕已经流传开来,也肯定饱受本土教派的压制而难以施展。 李铭曾经专门查过关于三国时期佛教的资料,三国时期佛教的确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仅限于东吴和曹魏,在蜀国你甚至连一本佛经都查不到。 可见佛教的思想在当时显然不受蜀国高层的重视,甚至极有可能被定义为邪教,受到封杀。 所以,朱全对轮回的解释也就顺理成章了,毕竟如果佛教真的流传开来,哪怕不如儒墨道法一般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应该会广为人知,毕竟那可是未来与儒、道二派并称三教的外来宗教。 既然这个推断是成立的,那么就证明一点,眼前这位算命青年不简单,至少不像他看上去那么简单。 试问一个土生土长的算命先生又岂会在这个佛教几乎绝迹的蜀汉知道轮回一词呢? 两个可能,一则,他是孙吴或者曹魏的细作,但释教功法太引人注目,反而不好成为细作,所以这种可能性排除。 那么就剩下一种可能,此人去过西域或者在东吴、曹魏的寺庙呆过。 这个世界与李铭原本所认知的世界有着千差万别,而最大的区别就是土地面积。 在这个世界,据姜维说,这样一间最差的学府便拥有一千万人。 一千万人是什么概念?晋武帝司马炎荡平三国,一统天下,进行人口普查,最终得到的总人口是1600万。 而这一间最差的学府都拥有接近三国结束后天下的总人口,可见这个世界的土地面积是何等广袤。 而张骞出使西域是影响极为深远的一件事,在这个世界想来也不会变。 所以要想通往西域,要么走丝绸之路,而这条路现在肯定是被曹魏牢牢把控,要么走水路,而水路又基本被东吴所占据。 而三国三方表面上少有战事,实则上明争暗斗不断,各国人民基本禁止通商。 所以至少可以推断出,眼前这位算命先生不是蜀国人,至少曾经不是蜀国人。 轮回,甚至在往深处想一点,自己穿越而来,也许也能和轮回二字扯上关系,如果他连这个都知道,那么眼前这位算命青年就太可怕了,比他所见过的所有人都要可怕。 这时,李铭脑海中又浮现出那人的话语:“人不怎么样,算得到挺准,好好把握机会。” 那人的话语很是平淡,却极具权威,让李铭听上一遍便一字不差的记在脑海中。 想到此处,李铭看着眼前这位算命青年的眼神忽然就变了,变得无比的忌惮。 就在李铭无比忌惮的看着算命青年时,算命青年也看着李铭。 李铭看算命青年的目光,就像在看一条清澈无比的河流,但李铭总感觉这清澈无比的河流底下还隐藏着一条波涛汹涌的汪洋,甚至是无尽的大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