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章 慈善拍卖酒会(二) (第2/2页)
坐那儿,不动如山。 第一件拍品由一位穿着蓝色旗袍的美女侍者端上来,乃是一副古玉玉蝉。上好的羊脂白玉,包浆细腻而厚重,浅浅的血丝布满。 “八刀蝉!” “果真是汉八刀。”文化界这边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点头道。 “岚岚,务必拿到手。”王建国当即果断开口。 玉有灵性,古玉更是如此,若是有上古,或先秦古玉,甚至能够助武者净化心灵。所以古武世家,古武宗门对玉器特别看中,特别是古玉。 “我看这未必就是汉八刀!”张超小声说道。 “小伙子,什么都不懂,不要乱说,吴老都开口了,他岂会看错。” “是啊,你就别捣乱了。”王岚没好气的白了张超一眼说道。 “第一件拍品,沈家提供的汉八刀玉蝉一件,老规矩,没有底价,价高者得。”李嫣然甜美的声音介绍道。 “你说那块古玉不是汉八刀?”王骆冰认真的问道,别人怀疑张超,她不怀疑,对于玉器,她对张超有些盲目的崇拜。 “汉八刀是继承先秦雕刻工艺,有非常浓厚的先秦之风,而此玉蝉虽有古风,却不去先秦的古朴,深远。如果我推测不错的话,这应该是宋代防唐八刀工艺的作品。”张超说道,声音不大,不过身边几位都听的清清楚楚。 “还有唐八刀?”王骆冰惊道,她虽不动玉器,可比邻家族有些底蕴,很多常识还是知道的。她从来只听过汉八刀,却未曾听过什么唐八刀。其实不止是她,许多专业人士也没听过。 这时,吴老走过来,很是恭敬的行了个古礼,“请问小先生,能否给老夫讲讲唐八刀?” 大家都一阵诧异,就连台上的李嫣然也注意到张超这边。 “唐八刀是汉八刀的继承和发扬,其工艺成就远在汉八刀之上,我们常见的汉八刀其实都是唐八刀,还有不少宋代防汉八刀的作品。真正的汉八刀何其珍贵,能够留下来的恐怕都成玉渣了。” 两千多年,再好的玉也经不住岁月的侵蚀,所以市面上出现的汉八刀多为古墓中带出来的,因为古墓密封性好,所以古玉保存的比较玩好,真正传承下来的几乎没有。 “受教了!”吴老又是恭敬的行古礼。 “吴老哥,知道你重礼节,可也不能这般,你让这些晚辈怎么受得起啊?”白石老人杵着拐杖走过来,满脸的笑容,看到张超是越看越喜欢。 “原来是白石老哥。白石老哥认识这位小先生?” “何止认识,他就是我跟你提到过的张超。” “哈哈哈,失敬失敬啊!” “不敢当,不敢当。” 张超的分析被有心人传开,原本的大热门,渐渐有些冷清。可再如何也是一块古玉,竞争的人还是有些的。 说道古玉,传承有序的少之又少,市面上大多是近百年出土的明器。先秦古玉,汉玉不多见,唐玉有不少,更多的是宋玉,明清的玉在行家眼里已经算不得古玉了。物以稀为贵,宋玉的价值自然大打折扣了。 沈家人很不开心,本来是可以炫耀一下,如今却不冷不热,关键是,他们偌大的世家,竟然拿出假的汉八,丢脸到家了。 “夏侯先生,你看这事给弄的。”沈三万有些不悦,板着脸说道。 “倒是我小看了国内的专业水平啊,那就把这枚古玉拿上去吧。”被称作夏侯先生中年平静的说道,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一枚古玉,同样是一枚玉蝉。 “女士们,先生们。刚才的古玉诸位或许还意犹未尽吧,沈三万先生刚刚悄悄的对我说了,刚才不过是抛砖引玉,现在正式为大家奉上汉八刀。” 样式几乎一模一样的玉蝉,古朴,大气,形体行云流水,包浆圆润,血气鲜红,如蛛网般将玉蝉包裹。 “好个汉八刀!”张超不禁一声惊叹。现场一片寂静,张超的声音仿佛一颗炸弹在人们心底爆炸,人们顿时疯狂了。 “小先生怎么看?”吴老虚心求教。 “极品汉八刀,极为难得。更为难得糊的是此玉出土有两三百年,明器中的阴煞之气几乎被耗尽,真乃是无价之宝。” 还没等张超评价完,王建国亲自出手,开口就是一亿,立即让全场再度安静下来。古玉无价没错,可毕竟器形就那么大,上千万已经不错了。 看王建国志在必得的样子,许多人都打消了竞争的念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