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五零章 战争与和平(六) (第2/2页)
和方方面面协调好。最后的任命才能有效通过——何谓有效通过?不引发大面积的叛乱尔。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想见,那些既得利益者会有多么不情愿,多么的剧烈反抗。所以孙刚、陈寿的任务一点都不比其他人轻松。 “这可真是苦差啊。小弟等领命!” “确实很辛苦,只有偏劳二位了。”看着孙刚不到三十岁的年纪,额头上已经满是皱纹,关彝也是一阵阵于心不忍:自己这个兄弟以前可是个肤白貌美的娘炮啊。这才几年?完全比老农还老农!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七年多来,复兴社的股东们哪个不辛苦?单说关彝吧,一身上下,到处都是刀疤剑伤,完整的皮肤都没几块。若不是复兴社的年轻人们七年如一日的忘我奋斗,那么今日的他们,就会运气差的死于乱军之中,运气好的坐在囚车里期待着敌人的慈悲,又哪里会有资格坐在这里裁定别人的命运? “无妨,只要是兄长交待下来的,弟拼命也要做好。” “好,我对此深信不疑。那么,简无双、令伯。出使曹魏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两位了。本次出使,无双为正,令伯为副。我另外紧急联系大将军,让他把仲英借给我们一段时间。让他带着一百骑兵陪你们出使……因为汉贼不两立,所以你们不能是官方的使者。所幸北地王在这个事情上还是有担待的。他已经把郡王印信给了我。因此,这一次出使,是大汉北地王的使者拜访伪魏的晋王。” “哈哈哈哈哈~~~还是兄长知我懂我。哦哦哦,中原的妹子们,你们的无双哥哥来咯!” “呃……”虽然知道简单荒诞不经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缜密玲珑的心。但看到这个花痴样,关彝也不禁一阵头大:“令伯,这厮这个样子,还请你多多担待点。这是汉魏两国六十多年来第一次有使者往来,休要让伪魏的文臣武将们小看了我大汉的人物风华!” 这个压力才叫大啊。李密也只有苦笑着拱手。 “伪魏这些年流行的是玄学,和我们大汉的管荀之学完全不同。玄学者,探索的是天地万物存在的依据……” 大致的和李密讲解了一下玄学的概略后,李密的头就更大了:“太守,听您所言,伪魏的名士们一天到晚都是不干实事的么?密这些年只知道埋头做事,从来没有思索过这些缥缈无用的问题。这去了洛阳,岂不是对牛弹琴?” 是啊是啊,蜀汉的官员们因为诸葛亮的原因,崇尚的是实干。孔孟之道在蜀汉都不是主流,管仲和荀子的思想才最为诸葛亮所欣赏。而这两位又是儒家里面最讲求实用性,已经大幅度偏向法家的。和曹魏现在不讲实用,只讲逼格的玄学比起来,完全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不过还好,玄学这玩意听起来牛逼哄哄的,其实就是辩证法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作为红朝穿越者,谁没学过辩证法?有哥的填鸭式教育,以李密的智商,去了洛阳只怕会让那些空谈高手们惊为天人吧。 西元264年一月初,关彝释放了钟会的帐下督丘建。通过丘建搭上了坐镇长安的杜预。向杜预转达了关彝开启谈判,交换俘虏的要求。杜预在接到这个要求后深感事情重大,立即上报司马昭。司马昭在经过长期思考后,向关彝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蜀汉使者不得高举“汉”字大旗。 第二、在非正式外交场合中,双方互称表字,不称官衔。 第三、在正式场合,蜀汉使者要对魏帝、晋王称臣。不得自称大汉。 第四、蜀汉使者团队不得超过两百人。魏国朝廷负责保护蜀汉使者团队的安全。 第五、使者团队入境期间,服从魏国上下的安排。 关彝迅速做出了回应: 第一条,蜀汉使者不举“汉”旗。但要举“刘”字大旗。 第二条,无异议。 第三条,蜀汉使者自称外臣,对曹魏皇帝称陛下,对司马昭称晋王。同时附带北地王贺表一张,恭祝司马公上位晋王。 第四条,无异议。 第五条,蜀汉使者团队只能由鸿胪寺全程接待。不接受理藩院一类的部门接待。 在经过双方如此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共识。简单的外交使团得以成行。并在西元264年的一月二十八日,进入了洛阳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