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度龙吟曲,剑舞凤皇秋 (第1/1页)
本卷讲述龙庭气节,护国双柱的故事,敬请各位读者阅览! 。。。 。。。 柳籍赵询三年一日,只等鄙喜卷土重来,一切尽在掌握,不出所料地大获全胜,随后依约退守鬼门关。 柳籍回到西壤军营,连夜起草奏章,派人快马递回京师。 郗道遇接到奏章,翻开一看,喜笑颜开。 奏章全文如下: 臣柳籍、赵询,启奏陛下:鬼域突番大军日前由鄙喜率领东进进犯边关,已被微臣扑灭。此番我军于莫龙甘河东岸及龙口关外两次大败突番蟊贼,鄙喜就戮,大获全胜。突番元气大伤,岌岌有覆亡之危,边关已告安宁,望吾皇宽心。守军将士军功一一赋予后表,望吾皇过目。另,微臣柳籍,不敢居功,惟文君、孤冰,乃治世之能臣,还望吾皇明察。愚臣柳籍、赵询拜上叩首,愿吾皇圣安! 郗道遇兴奋难抑,当即传召李孤冰,李孤冰应召入宫,郗道遇二话不说,便将奏章递给李孤冰。 李孤冰将奏章读罢,不禁为大哥捏了一把冷汗,暗道,“幸亏圣上英明,若否就凭大哥居功举荐亲近,必然难逃诽谤。” 郗道遇见李孤冰看完奏折,笑道,“孤冰,你有何感想?” 李孤冰回道,“圣上有道,愚臣不敢以治世能臣自居。” 郗道遇却道,“大将军表荐,岂有半句假话。孤冰无须过谦,孤家特擢升你为兵部侍郎,即刻上任,不得推辞。”说罢喊道,“来人,赐服!” 李孤冰跪拜谢恩。 郗道遇大喜,颁旨诏告天下,再次宴请满朝文武。 翌日,郗道遇又召李孤冰入宫用膳,李孤冰应召入宫,询问赏赐御膳理由,郗道遇开怀大笑道,“孤家甚是想念惜卿、倾城、文君三位爱卿,无奈三位爱卿悉数在外,孤家只有一睹孤冰,才能更真切想见三位爱卿的音容笑貌。” 李孤冰闻言一乐,笑道,“微臣远不及三位兄长,圣上何以能从微臣身上真切想见三位兄长的容貌呢?” 郗道遇笑道,“孤家说能,还不能么?” 李孤冰忙道,“微臣造次。” 郗道遇笑道,“惜卿极力举荐文君,孤家却想让文君在外多呆一段时间,另外孤家想召回惜卿、倾城,无奈有一事阻拦。” 李孤冰自也想念两位兄长,忙道,“何事阻拦圣上,微臣愿意为圣上分忧。” 郗道遇叹道,“孤家想让两位爱卿风光班师,在颁旨召回两位爱卿之前,孤家希望先给两位爱卿加赐护国双柱之爵,惜卿的爵名早已想好,叫龙吟柱,孤冰,不用担忧有评断孤家之嫌,说说你的看法。” 李孤冰道,“大…,呃,大将军随身佩剑乃是龙吟宝剑,龙吟柱恰如其分。” 郗道遇闻言笑道,“不错不错,孤家就是想到了此处,至于倾城,孤家日思夜想,都不如意,叫倾城柱太过普通。孤冰,你有什么好建议,快说说!” 李孤冰闻言差点吐出“凤皇”二字,不过转念一想,若被问起缘由,实在是一件麻烦事——说谎是欺君,说实话还是欺君。但“凤皇”二字在脑中盘旋不去,李孤冰纠结之余,灵机一动,回道,“微臣愚钝,想不到什么更好的爵名。但微臣喜好阅览史书,微臣相信读书会让圣上忽生灵感。” 郗道遇闻言拍手笑道,“孤冰此言有理,龙吟即是书中语,‘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孤家竟然绞尽脑汁凭空思想,真是愚不可及!” 李孤冰闻言竟忍不住一笑。 郗道遇稍稍一愣,忽地也大笑起来,罢了又道,“孤冰,只有你敢在孤家面前如此落落大方,看来孤家还须唤得更亲近一些才好,你是孤家赐封的‘龙庭气节’四人之中最年幼者,孤家自即刻起唤你小郎,不得推辞。” 李孤冰果然不推辞,并笑道,“微臣居小,幸得圣上垂怜。” 小郎爱称,由此传出。 君臣二人欢笑一阵,郗道遇又道,“惜卿倾城统率之兵马号曰龙虎,惜卿倒是般配龙吟之号,倾城绝色佳人,与虎何干?哈哈哈。” 李孤冰不敢提示太多,生怕露馅,郗道遇一时还想不出来,时间不早,便让李孤冰回府。 追忆浑似梦,落雪月光愁。风度龙吟曲,剑舞凤皇秋。 李孤冰回到府中,进入后院,对月舞剑,思绪纷飞。自从赵询以“幻踪”二字点悟,李孤冰突破不少,剑法与日精进。 一舞既毕,李孤冰收剑望月,伫立良久。 李孤冰并不急于将剑法关窍悉数冲破,而是顺其自然。 数月后,郗道遇召见李孤冰,询问李孤冰偏爱哪朝历史。李孤冰便说是三国两晋乱世之史。 郗道遇闻言一笑,道,“何也?” 李孤冰答道,“乱史更能使人知兴替。” “小郎此言甚是。”郗道遇赞赏一句,即又半认真半开玩笑道,“孤家一日想不出来,就一日不将文君召回,小郎,你可要为孤家好好思索了。” 李孤冰应下。 又半年后,郗道遇又召李孤冰询问,李孤冰始知郗道遇虽贵为皇上,却是痴人,不得已明示道,“倾城绝色,又为名将,古往今来之人不少,圣上何不以此着手?” 郗道遇闻言沉思良久,猛然抬头道,“乱世佳人,两晋南北朝居多,哈,小郎啊小郎,你早该有这番提示了!” 李孤冰闻言暗喜,告退回府。 时间过了又将近一年,郗道遇始终找不到满意的爵名,彻夜翻看两晋南北朝历史,脑中想象着赵询白衣白马,可文可武,最后困极倦极,恍惚入梦,书房中突然飞来一只凤凰,郗道遇一时惊醒,想着梦中奇遇,大笑数声,始有“凤皇柱”称号。 郗道遇拂晓上朝颁旨,又专令李孤冰前去边关传旨,召回柳籍赵询受赏,另派钦差到岭南召回治水、剿匪有功的王文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