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天之下_第四十五章 冰释前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冰释前嫌 (第1/1页)

    柳敬宣略一沉吟,然后朗声答道:“当今圣上每年都会拨出四百万两白银来治理黄河水患。我江苏省可以抽取一百五十万两。我们还可以发动黄河沿岸及江苏、两淮各地的乡绅进行募捐,凡是出钱的可以在新渠边上立上功德碑,刻上他们的名字。如果还不够,我想江苏道的盐税与烟税可以向圣上申请拨出一部分,这大概应该够了。”

    阿山闻了闻手中鼻烟壶,问道:“那工期需要多长时间,民夫又需要征调多少人呢?”

    柳敬宣犹豫了一下,声音放轻:“工期大约需要三年,民夫需要大概十万人。”

    阿山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三年,这时间是不是太长了。而且民夫需要十万人,这也太多了。”

    柳敬宣扫了一眼阿山的脸色,不紧不慢地说道:“启禀大人,这三年时间并不算多。当初隋朝开挖通济渠就征调民夫百万,耗时三年。今日之工程虽比不得京杭运河,但时间和人力也是不能马虎的。”

    阿山看了看身边各位官员,问道:“诸位大人有何看法,还望直言。”说完,阿山的眼光落在了张鹏翮的脸上。

    张鹏翮会意,立刻起身说道:“总督大人,柳大人说得有道理。不如让他拟一个方案,然后由下官写一道奏折,然后总督大人亲自呈请当今圣上,由圣意裁决如何?”

    阿山又看了看宋荦等人。

    宋荦微微一笑:“下官也赞同张大人的建议。”

    刘明缮在一边同样点头称是。具体可行不可行,刘明缮自己也不清楚。他虽是两榜出身,但对水利并不熟悉,所以除了附和,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阿山也觉得柳敬宣的话很有道理,考虑再三,说道:“既然诸位大人意见一致,那就有劳柳大人三日后拟出一个治河方案。再烦请张大人写一道奏折,签上各位大人的名字,最后由本官奏请皇上裁决。诸公辛苦了,来,喝茶。”

    阿山将茶杯端起,只是在鼻子边闻了闻,并无喝茶的意思。

    宋荦、张鹏翮、刘明缮、柳敬宣均起身一同起身,说道:“下官等还有公事,谢大人盛情,就此告辞。”

    阿山眯缝着小眼,满意地点了点头:“诸位大人既然公务多忙,本官就不便挽留了。送客!”

    众人走出总督衙门,张鹏翮上下打量柳敬宣,手捻长髯点了点:“柳大人,真是后生可畏啊!”

    柳敬宣恭恭敬敬给张鹏翮施了一礼:“大人此话实在是折煞下官。适才下官信口雌黄,让各位大人见笑,还请诸位大人见谅。”

    宋荦走上前,说道:“张大人,你跟柳大人之间还有悄悄话没有说完吗?”

    张鹏翮一笑:“哪里哪里。只是这柳大人从来没有登过我的府门,谈过任何治河一事。今日却在总督大人面前,露了如此大的脸。”

    宋荦笑道:“好大的醋意。”

    柳敬宣再次躬身施礼:“下官知罪。但下官确实曾经拜望过张大人,也曾就治河一事奏请大人。可惜大人的门槛太高,下官没能进去。而今日之事,本是总督大人问罪与我,治河一事不过是顺带问问下官而已。”

    张鹏翮面现诧异:“果有此事?”

    柳敬宣微微一笑:“总督大人回去,一问便知。”

    张鹏翮的脸色铁青,冷“哼”一声:“我的护院竟然敢拦挡柳大人,定是索要门包了。如果不是今日你我相遇,险险误了大事。这该死的奴才,看我回去不打断他们的狗腿!

    宋荦说道:“这张大人最近因为治河一事被人参了一本,皇上虽然没有怪罪,但是派了官员下来查访。张大人因为此事忧心不已,所以可能错怪了柳大人。柳大人,你可不能挑理啊。”

    柳敬宣连忙摆手,说道:“下官哪敢以小犯上,归罪大人。下官只是实言相告。张大人治河多年,清正刚直,断不会因为此事怪罪下官。”

    张鹏翮的脸色稍有和缓,看着柳敬宣点了点头。

    宋荦说道:“张大人,虽然你们有些误会,但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看这柳大人年轻有为,不次于北溟公,将来必是你张大人的又一得力臂膀。”

    张鹏翮一脸肃然,对柳敬宣说道:“柳大人,适才厅堂之内本官对你颇有微词,还望见谅。既然宋大人如此说,希望我们今后能够精诚合作,共同治理黄河。我张鹏翮担保,从今往后,这治河总督衙门的大门,对于柳大人你时刻都是大开的。”

    柳敬宣向张鹏翮深施一礼:“多谢张大人。”

    总督衙门内,阿山送走各位大人后,大堂侧面的屏风后走出两个人。

    阿山立刻上前,双膝跪倒,叩头施礼道:“奴才叩见四爷、十三爷。”

    从屏风后走出的是两个年轻的公子。年龄较大的约莫二十六、七岁,上中等身材,光头没有带帽子,一条乌黑油亮的大辫披在身后。身上穿宝蓝色剑袖裤褂,前后心各绣有一只雄鹰,腰中系着一条镶着金扣的玉带。脖子上挂了一串佛珠。此人眼睛明亮,神情凝重,气度不怒自威。

    身后的年轻人大约十八、九岁,身材比年长的公子高了一些。同样是一身蓝色裤褂、扎襟剑袖,腰中系着一条墨绿色的腰带。脖子上挂着一串玳瑁串成的珠链。眼眉浓重如刀,面容清秀,器宇轩昂。

    为首的公子急忙上前相搀,说道:“阿山大人,你乃朝廷一等大员,我等兄弟可受不起这如此大礼。”

    年龄较小的公子也说道:“是啊。这又不是在广庭大众面前。这私底下,不要这么拘礼,怪别扭的。”

    阿山站起身来,脸上拼命挤出笑容,如绽开了一朵狗尾巴花:“多谢二位殿下。您二位乃是龙子。下官官职再高,也是二位爷跟前的一条狗。龙子面前,下官焉敢造次。”

    这两位公子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大清皇帝康熙的第四子胤禛、第十三子胤祥。此二人来到江苏,是奉康熙皇帝所差,查询江苏贪贿之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