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节:内外交困(3) (第3/3页)
慢自大的月里麻思按照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的指示在宋朝境内装出了一副谦虚谨慎的表情,着实让宋人一时难以发现他的把柄。 月里麻思前脚刚走,在后边的蒙古军就对襄阳府和随州发起了进攻。京湖制置司得报之后一面派出了军队准备增援襄阳府和随州,并同时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前往临安府告知朝廷蒙古军发动进攻的消息,希望宋廷能够及时应变,以防蒙古使者再耍花招。 在萧媞生下小公主三日之后,按照宋朝的传统习俗,和上次贾贵妃生下公主时一样,赵昀派人组织了一次庆贺活动,在民间,这被称为“洗三朝”,也可以被叫做“洗儿”,至少在唐代,这一习俗就已经开始流行,其具体做法是: 用艾草熬水给小孩洗澡。前来祝贺的亲友们会拿银钱、喜果之类的东西,往洗澡盆里搁,叫作“添盆”。洗婆根据亲友所投物品不同,口念不同的吉祥话。如,若搁枣儿、栗子,就说“早立子儿”;若搁莲子,就说“连生贵子”,等等。洗完后,有的还用葱在孩子身上拍打三下,取聪(葱)明伶俐之意。洗三时,亲朋好友纷纷以红包贺礼,主人则盛筵招待他们,主食为日常常吃的汤饼(即汤面,当代俗称“长寿面”)。此俗称“三朝礼”,宋代文人则称之为“汤饼会”。 当然,宋廷的“三朝礼”显然是民间所不可比拟的。从一大早,萧媞就抱着孩子前往皇城后苑的凌虚楼。而一同前去的赵嫣和萧晴则都抱定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趁着这个机会,从赵昀那里捞点油水回来。 在凌虚楼内,当朝廷的学士们念完祝寿文之后,仪式就正式开始了。和以前一样,这次充当洗婆的是赵昀的亲jiejie四郡主,作为皇室中的唯一较为年长的女性,她显然具备了宋人所认为的给新生儿充当洗婆的条件…… “看……这些玩意可真不错……” 看着那些放在金杯银盘里即将被充作“洗儿钱”的名贵饰品,萧晴不禁指着它们对赵嫣说起了这些东西的来历: “仁宗皇帝在位时,刘原甫在嘉祐中,因论无故疏决云:在外群情,皆云圣意以皇女生,故施此庆,恐非王者之令典也。又闻多作金银、犀象、玉石、琥珀、玳瑁、檀香等钱,及铸金银为花果,赐予臣下,自宰相、台谏,皆受此赐。……想必这些东西也差不多是这样了!” “呵呵,你这些话应该来自于洪迈的《容斋随笔》吧……”赵嫣一听萧晴的话先是一愣,接着就拍了拍她的手臂: “你就别卖弄了吧……这些我还能不知道?” “等仪式结束后我就去拿些琥珀和玳瑁,在我们那个时代,这可是稀罕物……” “嘿……看把你美得……” 听闻萧晴和赵嫣的窃窃私语,萧媞不由得转身瞪了她们一眼提醒她们不要乱说话以免破坏规矩……她们无奈之下只好闭上了嘴。 待四郡主将小公主放进澡盆之后,由赵昀带头拿过一个用黄金锻造而成的枣轻轻放了进去……接下来,谢道清在澡盆放入了一个用玳瑁雕刻而成的栗子……待她放完栗子之后,萧媞拿起了一颗用象牙雕刻而成的莲子,在双手合十祈祷了片刻之后也将它放进了澡盆。 “快过来啊……” “该我们了……”眼看萧媞低声招呼她们,早已经盯上洗儿钱的萧晴和赵嫣立刻装作随意地各抓了一大把饰品。在往澡盆边走的时候,萧晴还在偷偷的把一些饰品直接给塞进了自己的衣袖中……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逃过萧媞的眼睛。 “哗啦哗啦……”萧晴和赵嫣当着所有人的面将手中的“洗儿钱”全给倒了进去,这下好了,澡盆里的小公主受此惊吓一下子就哇哇大哭了起来。四郡主见状只好轻轻地哼起了临安府流行的民谣: “月儿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家飘散在他州。” “陛下,相必赵嫣她们也非故意……今天就别追究了……”因为担心官家发怒后对赵嫣她们不利,萧媞急忙对着赵昀就是一拜。 “朕知矣……敢问卿还有何请求?” “嗯……臣妾想亲自照顾公主……万望陛下成全!” 萧媞的这一请求多少有些出乎赵昀的意料,似乎她此时最为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亲生骨rou被人夺走。而这在宋朝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精通宋史的萧媞当然不想此事在自己身上重演。 “便依卿意……”赵昀转身看了看萧媞,望着她那期盼眼神良久之后终于答应了她。 “呵呵……谢谢啦……”萧媞惊喜之下竟然忘记了拜谢皇恩,不仅如此,她甚至还当着谢道清的面戏谑似的伸出白如葱根手指一把揪住了赵昀的长胡须: “官家,请给小公主赐名吧……” 赵昀一把推开了萧媞,不做声地来到了凌虚楼正堂的一张书桌前拿起毛笔沾足墨汁提笔就在洁白无瑕的宣纸上写下了“赵珍珠”三个字……而在之前,赵昀给他的长女取名“赵珍仪”,至于她们的封号,还得等日后再说了。 “多谢官家……” 在替自己的小女儿取名之后,赵昀又替她举行了沐浴后的落脐炙囟仪式。所谓落脐炙囟,就是指去掉新生儿的脐带残余,并敷以明矾,用熏香熏炙婴儿的囟顶,在宋朝,人们大多借此表明新生儿已经脱离了孕期,开始正式进入婴儿阶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