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大卫捡起了石头 (第1/2页)
前往南太平洋的舰队还有两周才会出发,除了搜救以外,这也是一次舰艇的远洋演练加上无人机的大练兵,当然由于水下搜索的设备还是有些欠缺,所以这次搜索的目标区域还是以海面和浅水为主。 116所的祥龙全状态试飞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从目前试飞的进度来看,承担远洋接力通讯的任务还是没有问题的,唯一需要担心的,可能是复杂海况和天气情况下在舰艇上的降落了。 当然,为了稳妥起见,116所也带够了配件和维护人员,大不了摔坏了立刻修呗。 王一男也正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上,除了隔三差五去帝都大学讲讲课,在雕刻时光跟周慧待在一起,放松一下心情以外,他基本上都呆在关村科技园的梦想科技大厦,跟大卫小组一起雕琢第一个版本的客户端App。 服务器开发团队已经使用Rust语言加上哥德尔系统的帮助开发了一整套完整的基础信息传输设施,Rust的语法进行一定的简化加上哥德尔系统的自动推断和纠错机制,很好的解决了不仅仅是写程序,而且是正确的写程序的问题。 对于开发一个庞大的系统来说,最开始做的事情是什么,王一男看过一本经典的著作,叫做,书写的怎么样王一男差不多已经忘了,但是里面有一些IndosNT之父Dave访谈性的片段文字,上面介绍了indosNT的前世今生,王一男至今记得清清楚楚,Dave对于大系统,复杂系统开发的一些经典论点,字字珠玑啊。 要知道,indosNT可是整个微软历史上所开发最成功的一个系统了。 要开发任何一个系统,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定需求,这没什么好说的,最差的项目主管都知道这个,要是你手下的项目主管连需求分析都不懂,赶紧把他开了吧。 需求分析之后,下一步是什么呢?如果系统比较简单,而且开发人员很有经验,那么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之后,可以立刻进入怎么做的环节,也就是说,可以开始系统设计,甚至直接开始编码。 但对于涉及到较大规模团队的复杂系统来说,就不能这么干了,Dave童鞋的回忆里面,讲述了他组建indosNT开发团队以及启动IndosNT项目时候的真知灼见。 那就是,要为整个项目选择一致的,明确的策略。 策略是什么呢,策略就是评价的标准,优先级的选择,在碰到问题时候判断优劣的准则。 比如说indosNT这样的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可能会持续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那么可扩展性就为成为设计的核心策略。 这样面临选择的时候,如果A方案性能更好,但是扩展性差,B方案性能略差但是扩展性好,那么根据一致的核心策略,整个团队就会没有争议的选择方案B。 而对于王一男他们开发的这个大型信息传输基础结构来说,可靠性是核心策略,这就要求在设计的时候选择容错性最好,对网络环境依赖最小的方案。 有了一致的策略,团队在选择的时候才能有参考的依据,而不是简单的拍脑袋或者根据主管的喜好,要知道,技术方案的分歧,往往是造成研发团队分裂的最主要因素。 跟服务端开发团队讨论完了需求,设计策略,以及根据设计策略选择的主要技术方案之后,王一男对他们在哥德尔系统帮助下,实现这个系统的能力和实现质量还是充满信心的。 接下来就是客户端了,一张白纸好作画,王一男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跨平台的高层解决方案,比如说HTML5或者ReatNative,一种语言或者说一套代码,可以在多个平台运行。 还是选择每个平台自己的主力开发语言,Java,Objet,或者最新的Kotlin或者Sift。 两种方案各有利弊,跨平台的方案,代码量小,需要维护的东西也少,但是性能肯定比平台原生方案要差,而且碰到一些底层的调用,还得求助于原生代码。 而原生方案其他都好,就是一个问题,同样的功能每个平台都要写一遍。 经过长时间的权衡和讨论,最后决定安卓直接上Kotlin,IOS直接上Sift,反正这也是版本0.1,没有任何遗留代码的包袱。 解决了开发语言和随之而来的开发工具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浩如烟海的具体功能了。 当然对于推向市场的第一个版本吗,功能可以简化简化再简化,但是最基础的一对一视频、一对多视频以及多对多视频是必须支持的。 在此之前,有一个看起来简单,但是直接影响成败的问题需要解决。 那就是用户的注册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来临之间的P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鹅厂的一次点击明码标价,大概从几毛钱软妹币,到几块钱软妹币不等。 但是再好的内容,注册的广告做得再好,50次点击能够产生一次注册,那就是非常了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