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盗之纵横四海_第二章 钟善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钟善村 (第1/2页)

    清末,一个钟姓青年,带着妻子,为躲避八国联军,从山西逃到广西.最后,走到六万大山,见此处低山丘陵围绕,连绵不绝,心想:如此山区,战争不会这么容易覆盖到此.遂在此定居下来.

    钟姓青年聪明、勤劳,到他孙子那一代,他们家已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全家也由两人,增长到差不多一百人.适逢抗日战争,钟家男人都参加了桂军,家里只剩老弱、妇孺.

    台儿庄战役,虽胜利了,但上战场的钟家男人,却在此全部阵亡.

    一九四四年,钟家最后一个老人过了世,钟家,只剩当年未去抗战的那个孩子,此时,已是一个如玉少年.自此,钟家人,连家丁在内,只有七人.纵是如此,钟家的财产,在官垌镇内,也是首屈一指.

    抗战胜利时,见证了钟家祖辈的眼光,八年间,没一个日本人到这.而此时的官垌镇,方圆数百里内,全都闹饥荒,钟家少年心地善良,每天都派粥,且一天两次,渐渐地,逃荒之人,越来越多,停留在钟家附近的,也越来越多.钟家少年见此,把田地分出来,让难民种,且不收他们的租.自此,难民大多留了下来,而钟家少年,因此得了个外号,叫钟善.

    解放那年,钟家这变成了一条村,名钟善村,而钟家的田地、财产,也被真正的分了出来.钟善也在那年年初,生了个儿子,第二年年底,再生个小儿子,不过,小儿子在六零年饿死了,大儿子则幸存下来,也就是现在阿信的爷爷.

    六七年夏,钟善因曾是地主,被黑心的村民以各种理由害死了,房子、田地被人霸占,只剩村角的两间泥屋,和现在的鱼塘.害死钟善之后,村民还不收手.六九年秋,阿信的爷爷被抓,放回来时,已被打得遍体鳞伤,自此落下病根.

    六九年冬,阿信父亲出生,取名钟德浩.

    七八年冬,阿信的爷爷因旧伤复发,撒手人寰,而阿信的奶奶,因思念丈夫,不久后也死了.钟德浩九岁,靠着砍柴、养鱼,或抓野味,三餐也能饱一餐半.然而,因为祖辈和父辈的恩怨,他从不和村里的孩子玩,也从不向村民伸过手,或者偷过他们的一颗菜,生活基本与世隔绝地活着.

    八十年代中后期,时代高速发展,去深圳打工,已是一种潮流.八六年春,钟德浩卖了鱼塘和泥屋,得了四百块,然后就去深圳.

    五年后,钟德浩存了五万块,觉得该讨老婆了,就回到官垌镇,盖了三层高的洋楼,用了三万多,剩下的钱,买了七分田和原来的鱼塘,还有辆六十C的嘉凌.

    九十年代,官垌鱼虽还不是很贵,但养了一年的鱼,也赚了两千多,钟德浩请了个媒婆,媒婆见他有房、有车(九十年代的摩托车和是现在的小汽车一样.)、有田、有地,给他介绍了个隔壁镇的姑娘.

    九三年,阿信出生,取名钟信.

    九五年,钟信两岁,他母亲跟别人跑了,拐走钟信母亲的男人,把钟信家的存折、田契、地契、房契等…一并偷走,只有鱼塘的地契没找到,所以没偷,钟家再一次只剩鱼塘.

    还好钟德浩传成了钟家先辈的基因,聪明、勤劳,虽没读过什么书,但也在三年时间里,利用头脑、鱼塘,赚了点钱,重新盖了一层洋楼,买了田地,眼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然而,在零一年,钟德浩的一次肚子痛,被医生检查出患有癌症,且是中后期.山里人淳朴,懂得的不多,刚开始时,医生骗钟德浩说,这病能治好,不过需要钱和时间,他相信了.

    一段时间后,在零一年底,钟德浩开始怀疑,这时,医生说:"只要坚持住院下去,你的病就能好."他再次相信了.最后,钱没了,房子、田地卖了,时间过去了,钟信也辍学了,钟德浩却发现,自己的病,根本没好转的迹象,反而越来越严重,而医生还是对他说:"只要坚持住院下去,你的病就能好."钟德浩还是相信了.

    零二年春,钟家再无钱交药费,欠下医院三千多块,医院催钟德浩交钱.然而,只剩一个鱼塘的钟家,却无力再交钱.当时,钟德浩也想过,把鱼塘卖了,但最终舍不得.年幼的他,靠着鱼塘长大,现在的他,一无所有,也要靠这鱼塘,拉扯大钟信.到最后,钟德浩拖着病回家,回家时,一个好心的护士偷偷告诉他,他的病,是不能治好的,药物,只能延长寿命.

    了解情况的钟德浩,心情复杂,但也庆幸,鱼塘没卖.

    从小,钟信被父亲灌输的思想,村民都是白眼狼,祖辈是被他们害死的,要敌视、远离他们.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