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 心中所想 (第2/2页)
一边“累你久等”,一边将周全斌往里头让。 “少傅,”二人在好春轩前落座,周全斌用碗盖拨着浮在上面的茶叶,半闭着略带浮肿的单泡眼,单刀直入地开了口,一句话便得吴应熊浑身打激灵:“你知道么?朱三太子已去云南五华山令尊大人那里了,不定那里的文章做得比这场郊祭出巡还要热闹啦!” “我不懂足下的意思。”吴应熊在京师做人质二十余年,深通韬晦之术,心里虽然吃惊,面上却冷冰冰的,“这些事我不知道,也不信。即使是真的,我看这位来历可疑的朱三太子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足下原是前明崇祯皇上周贵妃的本家侄儿,我也不明白你到我这里来这些话是为什么,不想听,也不敢听。如果足下不辞劳苦从西鼓楼来访,就为这个话,还不如早些回去歇息的好!”他一气了这许多方才停住,深深吸了一口烟,透过nongnong的烟雾打量周全斌的反应。 周全斌也在观察吴应熊,这个其貌不扬的矮个子,胖胖的身体略嫌臃肿,细眉大眼,厚嘴唇,一眼看去极是忠厚朴拙,却不料他一反平日慢吞吞的习惯,十分简捷地用一道“话墙”将他碰了回来。周全斌微微一怔,随即似笑不笑地道:“不敢听或许是真的,不想听嘛……世子殿下自地震以后为何要一日一匹快马飞驰云南呢?可惜呀,要得到平西王的回话还要好些日子哩。你我两家都是前明旧臣,素有旧交,何妨先听听我这一孔之见呢?” 吴应熊一边听,一边极细心地剔着烟杆中的油泥,不紧不慢地道:“北京地震,我担心云南也有震情,写信问候家父,这有什么奇怪的?”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周全斌身子向前一倾道,“原来世子也担心云南地震?这和朝廷倒想在一起了。不然,万岁又何必兴师动众地要驾幸五台山祈福呢?” “五台山?”吴应熊眉棱倏地一跳,只有这一瞬间才能窥到他内心中的千丘万壑,但这只是一瞬,他立刻恢复了常态,“五台山乃佛祖胜地。到那里去,足见我太皇太后和皇上忧民之心。”周全斌紧接着道:“岂止忧民,而且忧国!地震来自西南,变示警,西边的******、南边的耿家、尚家都来了。惟独西南的令尊不来!吴世子识穷下,难道看不出圣上此行的深谋远算?”着,便看吴应熊。吴应熊讥讽地一笑问道:“你才是识穷下!不知从哪里捡来这几句鸟话?” “一是抚慰京师人心。”周全斌并不计较吴应熊的挖苦话,“二是去西路视察民情吏情。这西路可是平西王取三秦、向京师的通道啊!看来离下一步的撤藩将不远了!” 吴应熊先是一呆,接着哑然失笑,指着周全斌道:“你的什么活?撤藩不撤藩是朝廷的事,家父取三秦做什么?家祖、家父为前明守了几十年北大门,在至急至危的关头才封了家父一个平西伯,归顺朝以后,一举赐为王爵!你道我吴家和你周家一样?” “辣椒红了值钱,人红了危险。”周全斌今日决心要为朱三太子敲开吴应熊这扇门,所以毫不相让,“世子方才讲得好——西平伯已经是‘王’,这还不是红极了的人?” “放肆!” “放肆?”周全斌立起身来,将瓜皮帽往头上一扣,格格冷笑道,“吴老伯虎踞云南,拥重兵、坐银殿,尚不满足。仍要背着朝廷冶铁煮盐,铸铜造钱,自征粮,自选官,抗命不朝,这才叫放肆呢!”着将手一拱便要辞去。 “何必着急哩!”吴应熊忙起身扯住,笑道,“把话完嘛。” “也好。”周全斌见他软了下来,不由有些得意,“皇上年纪虽幼,这机断权谋,这聪明睿智你都瞧见了,岂容令尊长此以往?这次驾幸山西,对平西王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望平西王、吴世兄好自为之,恕不多言了!”着头一仰,高声吟道: 不与繁花竞,寒苞晚更香, 数茎偏挺秀,嘉尔傲风霜! “吴公,你知道这诗是谁给谁写的?”吴应熊愕然道:“只知是圣上所作,写给谁的却不清楚。” “甘文焜!”周全斌头也不回,大声道,“云贵总督甘文焜!”完竟自扬长而去。 吴应熊背着手站在台阶上,微笑着:“不送。”心里却在想:“你少爷没打出的底牌多着呢,王八蛋,你等着瞧吧!” 还在找”烈火重生之君临天下”免费小说 网上直接搜索:””25万本热门小说免费看,,精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