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战终 (第2/2页)
十分苍白。好半日才叹了口气,勉强站了起来,径直走至周培公面前福了两福,低声道:“是……恩公!有人恩公在平凉战死,不想在这里又见着了,心里实在欢……欢……喜!” 周培公心里轰然一声,极力把持定了没让自己失态。满厅的人都在瞧他们两个,有的窃窃私议,有的七嘴八舌地什么笑话,他一概都没听见。只觉得头晕、胸闷、咽塞,周身全是冷汗,一只手紧握着椅背,立起身来还了一礼,苦笑道:“战死了倒……也是常事,我倒真没想到你……是新娘子,早知道了,还该备一份厚礼来的……”他的话还没完,阿琐早已回去坐在原地了。 见周培公白痴一样坐着不动,索额图便道:“培公,你脸色不好,醉了么?”图海左右望望,便向索额图耳语了几句。索额图边听边点头,心里一阵阵发火,咬着牙道:“他这人惯弄这一套,真乃人之尤!”正着,见李德全匆匆进来,也不顾乱哄哄的客人,径至索额图跟前,赔笑道:“万岁爷叫三位递牌子进去呢!” 出了二门,索额图怜悯地看了周培公一眼,拍了拍他的肩头道:“你可要把持定了,俗谚有云‘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大丈夫要咬定牙根,挺过这一阵就完了。” “索大人教训得是。”周培公回头用恍惚的目光瞧了瞧灯烛下木然痴坐的阿琐,苍白的面孔上略泛起一点潮红,勉强笑道:“圣上等着我们呢!走吧……” 康熙并不知身边几个臣子的感情纠葛、阴谋动作。连日来,两广、川、湘的捷报雪片样飞来,他的精神一直处在亢奋状态,大冷只穿了一件酱色湖绸丝绵袍,梳得油光水滑的辫子盘在脖子上,见他们进来,得意地抚着新蓄起的胡子,笑道:“你们到哪里去了?喝得红头萝卜似的,明珠、熊赐履等候你们半日了!”索额图便把去何府贺喜的光景约略了。康熙道:“朕今日要犒赏你们——当初滇逆事发,震动下,幸亏有你们辅佐,清除了吴应熊、杨起隆的祸害,去掉了京畿隐患。开战后又扫清察哈尔后顾之忧,西捣平凉,抽了吴三桂锅底的薪柴,平叛有功啊!” 大家一听康熙如此夸奖,急忙一齐叩头谢恩。李德全从暖阁里走出来,将几个黄布袋每人分发了一袋,拿着沉甸甸的,沙沙有声,不知是什么东西。 “这是稻米。”康熙得意地笑道,“是朕亲手种的,朕看这物件,比赐你们几两金子要贵重的多!” 几个大臣都吃惊了,不解地抬头看着康熙,熊赐履便道:“臣怎么一点儿也……” “你们当然不知道。”康熙哈哈大笑,“这是只有朕和皇后知道。从康熙八年便试种,总不成功,去年秋才有收获,你们知道朕的意思么?” “这是圣恩浩荡,施泽及于奴才!”索额图不假思索地道。明珠却道:“这是降祥瑞,兆在下太平!”熊赐履想了想道:“臣以为这是万岁重农桑,期望下太平,化干戈为玉帛。”图海口张了几张,方道:“臣以为主上要臣等爱惜前方将士,勿忘生民之本!” 几个人都猜过了,康熙一概摇头,却听周培公寻思着道:“以臣愚见,几位大臣都得有理,不过臣却在想,既然皇上cao心农事如此,做臣子的更该勉励为之;既然北京能出稻米,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乃至于盛京,也可效法。如此推去,国库何愁不充?民生何忧不苏?台湾何惧不平?葛尔丹何虑……” 他没有完,康熙已是纵声大笑,续着道:“……河道何恐不治,罗刹何惧不平——此真知心之言也!” 君臣又议了一会儿进军云南的事。议完后,诸臣方才跪安出去。 此时,夜已深,万里晴空,悬着冰盘似的一轮圆月,将大殿前照得如水银泻地。康熙独在园中徘徊步月。他仰脸看看穹,昨日接到御史成其范奏章,火星退至金宿,入云贵分野。星图占验,数月之内便可翦灭盘踞川、湘的吴三桂余党。他搜寻渺茫的空,却寻不出奏折里所谓的“火退鬼金,则火能烁金;退井木,则火逢木愈炽”的象来。沉吟良久,康熙抚膺长叹道:“还是伍先生的,道茫茫,凡人岂能知晓?惟修人事以应圣道——应人心即顺道啊!” 猫扑中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