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讨论 (第1/2页)
早上还是六点就醒了,买了早饭,放在床头,穿好黑色中山装,这是陆部长给我买的。 出门,直奔山西办事处,叫上石小梅,石小丽,再去中央党部。 今天要和廖主席进行第二次接触。 中央党部会议室,李济生往边儿上一坐,不再管我们。 廖主席先开口。 “武上校,经过这两天的争取,十二个师的装备可以答应,三年分期拨付八个师的苏联装备加上五个师的军饷,剩下的四个师,可以在战争结束之前相机拨付,但是无法确定日期,我们可以就此计划敲定一个保密协议,协议我们已经带来了,这是我们的极限了。” 我点点头,这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了。 其实这个谈判具体谈的是我,但是高层之间早有沟通,我的作用不是特别大,就是扮个黑脸,咬住十二个师的装备。 目标已经达成,廖主席递给了我保密协议。 我拿过来仔细的看,协议有三页,内容很多,但是中央的诚意是很足的,一切都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 我签了字,双方各有三份。 石小梅和石小丽带了两份交给秦处长,发回省政府,我留了一份,以备不时之需,我还要在重庆待几天,如果出了差错,我就可以带着协议找中央党部。 廖主席很开心,我和他握手。 后来我听李济生说,廖主席的作用就是谈判,只要谈判通过就是大功一件,然后就升任了,他其实根本就不去山西,这只是他的一个跳板,所以他一手促成了这个谈判。 协议签好的下午,省党部就组织人员北上了。 明天就是周小青公审的日子了。 这几天没有看到方蓝,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我去了秦处长那里,就石小梅和石小丽的事情跟他沟通,秦处长的意思是,只要生意能做成,两个姑娘交给我是可以的。 这天下午,我去了军令部,和徐永昌报告了省党部的事情。 “嗯,办完就好,办完了你就在这里再待几天,军令部有的是你学的东西。” “好,部长。” “今天晚上跟我去陆部长家,陆部长请客。” “啊?哦,行行行。” 陆部长,也就是我干妈,已经做了一大桌子菜,是宋姐一起做的,但是做好以后宋姐就走了。 这条街上多是政府要员,路的两头有士兵检查,街上也有士兵巡逻。 我和徐部长坐车到了陆部长家。 徐永昌就像家长领着小孩来看亲家一样。 “喏,人给你带来了。” 干妈穿的很干练,很漂亮,我进门就追上去“干妈,想死我了。” “嗯?”徐永昌一愣“怎么都叫上干妈了?你小子是有两下子。” 干妈拍拍我的手“好,好,快去坐。” 三人一桌。 干妈特意炒了几个不辣的菜“来,你们山西人不吃辣,今天都没有放辣椒。” 徐永昌说“真是麻烦了,随便有一口饭就挺好。” 干妈就说“胡说,武忠父母不在了,你就是他的家长,他的长辈,当然要招待好你。” 我就问“伯父,你不会是带我来定亲吧?” 徐永昌就笑“那得看你干妈的意思,她要是愿意,你肯定是跑不了的。” 我垂头丧气的晃脑袋“孙文慧要是知道你们瞎闹,肯定会跟你们急的。” 陆美琪一拍桌子“她敢,还反了她,三十岁,她要是嫁不了我就做主了,这是我们的约定。” “啊?还有这约定啊?” 干妈得意的说道“那是,她离三十岁生日还有两个多月。” “那就是说再有两个月你就要把她许给我了?” “你不要吗?” 我苦笑“不是不要,是我跟她真的只是朋友。” 干妈就叹气“哎,强扭的瓜不甜,看来人家你是看不上我家慧慧啊,也是,她都那么老了,怎么配的上你啊?” 我急着喊“不是配不上啊,是我配不上她。” 陆美琪似乎在生气,倒了一杯酒“来,老徐,咱们喝,不管他。” 我看陆部长不理我,急的直拉她的袖子。 嘟起嘴喊“妈,我错了好不好。” “不好,去给我追慧慧,追不到手,我打死你啊。” 我耷拉下脑袋“你们两个大部长,一天都是在关心些什么啊。” 徐部长忽然想起了什么,说“哎呀,武忠,刚想起来一个事儿,国际红十字会中国分会现在成立了医疗救护总队,过些日子要迁长沙,你看你能不能去长沙负责具体安排?拿着军令部的条子,协助红十字会,长沙现在乱的很,你带上军令部的命令,让那里的部队tígòng帮助。” 我问“伯父,什么时候?” 徐永昌想了想说“不一定,要看具体战争发展,如果红十字要去长沙,你就去,如果不去长沙,就算了。” “好,我会上心的。” 陆部长就说“要是去长沙就太好了,可以住我家,长沙我有一处院子,已经许久没有回去过了。” 徐永昌就说“慧慧也该回长沙看一看了吧?” 陆部长瞬间领会“对,过段时间慧慧也要回长沙,如果rìběn兵要是真的打到长沙,总该叫慧慧把家里的东西兜搬来啊。” 于是陆美琪和徐永昌合谋,生生给孙文慧找了一个搬家的借口,要让她和我去长沙。 我问陆部长“妈,你对周小青的案子有什么看法?” 陆部长想了一下“文化界从一开始就是监督政府的,民国以来多有讽刺谩骂政府言论,形成巨大社会舆论,但是也明显的促使政府改革,可以说利弊都有,现在是抗战阶段,政府的要求是稳,维稳被放在第一位,所以肯定会对文化界施压,那么周小青的案子就是文化界和政府的一个博弈,政府当然不愿意输。” 徐永昌也说“后方的稳定直接关系着抗战的全局,所以,军方是同意维稳的,甚至军方更希望维稳,所以就会有对抗,这是难免的。” 我于是向两位部长提问。 “妈,伯父,那你们说,周小青到底做错了没有?” 徐永昌没有说话,陆美琪说。 “不存在对错,只存在时机与方法,强硬的和政府对抗必然引起政府的反击,我个人对文化界是持包容态度的,但是政府方面肯定是要对他们实行打压的。” 我说“可是言论自由不应该被扼杀呀,你们看山西,完全没有这种事情,政府负责宣传正面形象引导民众,政府也包容异声甚至支持,政府做错了会公开表态,在其他地方被压迫的文人却可以在山西获得尊重,阎主席致力于有政治,但政治不左右民众的局面,取得的效果很好啊,就从征兵说,凭着阎主席的名字,就可以很轻松的征集几万兵,而整个晋西南才几十万人,不到两个月,晋军征兵三万,新军打着阎主席的名字征兵两万,足以说明政策的成功。” 徐永昌本就是山西人,更在阎主席手下当过山西省主席,这一切,他太清楚不过,甚至很多政策就是出自他手。 他说“咱们山西政府实行的是实用主义,即以保证民众利息为第一位,以此谋得民众的支持,从一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二十年,在山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才有今日之局面。别的不说,在治理地方上,阎主席的功绩,举国无出其右。” 陆部长也点头同意“阎锡山的实用主义的确很成功,也很让人羡慕,可是山西只是一个省,八百万人,而中国四万万同胞,地域太大,人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