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余音渺渺不绝于耳 (第1/1页)
一年后…… 几乎所有曾参加洛浦公园汉服聚会的、二十三岁以下的同学们,都失踪了…… 接下来的几年,花花世界各地警方不断接道有人莫名失踪的报告。累积下来,达千人之多。 大部分失踪者都在失踪几天后回来了,有些,则再也没有出现。 没回来的,以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的年轻学子居多,其男女比例为二比一左右。 失踪人口中也有三、四十岁的,他们,都在三天内回来了。 五年后…… 四月的上海,出暖花开。 东方明珠下一声枪响,上海国际万人马拉松赛开跑。 队伍的中部,有一群嘻嘻哈哈的年轻人,都是十八、九岁年纪,活力十足。 他们都是某政法学院警官学院的学生,被学院组织来参加马拉松赛。 名次、成绩什么的都是浮云。 只参赛选手就超过万人的公路马拉松赛,不出事是最重要的,他们的任务是在运动中执行安全保卫的职责。 最终,马拉松赛没有出什么大事。 警官学院的学生们的成绩也出来了。 一名学生跑进了前五十名,他算是本校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了。 第二天上午,王奇山被从课堂上叫到了办公楼的一个房间里。 两位学校领导已经在等着他了,他们身边,还坐着位身着便装的男子。 “王奇山!”男子有一双锐利的眼眸,在一副无框眼镜后上下打量着他。 “报告队长,我是王奇山。” “这里有份表格,填一下。”男子指着桌上。 那里有几页印制的表格,三支笔。一支黑色的普通钢笔,一只金色的签字笔,一支蓝色的圆珠笔。 王奇山说声是,拿起表格看,当即被吓住了。 那是一份入警登记表。 填了这份表格,就代表着他将成为一名见习警官了。 可是,他才是个大二学生,没毕业呢。 一位领导笑道:“王奇山同学,这是你的机遇。抓紧时间吧。”他的面前有一份打开的档案袋,几枚印章。 王奇山颤抖着填完表格,双手递给男子。 男子没看表格,盯着他的眼睛问道:“为什么用黑笔,而不是金笔?” “直觉。”王奇山毫不犹豫地答道。 男子微微摇头:“直觉?这个回答倒是新鲜。王奇山同学,你的高考成绩算得上优秀,完全可以报更好的院校,为什么要上警校?”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警察,一直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 “你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有什么要说的吗?”男子笑了。 “太突然了。我脑子很乱,好多东西还没学呢……但是领导,我一定会好好干的。”考入警官学校,不代表着能进入警察系统。王奇山有点迷糊,这个机遇为什么会降临到他身上。 领导亲自出面,手续很快就办完了。 男子将表格装进档案袋,封好,拿出一把车钥匙,问:“会开车吗?” “会。” “手机。” 王奇山乖乖地交出自己的新买的手机。 “跟我走吧。楼下有辆车,能开到地方,就算合格!”男子将手机装入档案袋,抛出车钥匙。也不管王奇山接没接住,转身与两位领导握手道别。 两位素来不搞言笑的领导,露出罕见的笑容,拍着王奇山的肩膀道:“王奇山同学,放心去吧。王警监身负特殊任务,他点名要你,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一定要好好干,听领导的话,经受住考验,不要给咱们学校丢脸。” 警监……王奇山看着便装男子。他是如此年轻,也就三十来岁吧,已经是与院领导一样的高级警官了。 王警监的座驾是一辆地方牌照的房车,离开警官学院前,在宿舍楼前停了十分钟。 王奇山的私人物品并不多,可王警监说,他的警校生涯从这一刻起就基本结束了。今后会很忙,短时间内没机会回来了。 他现在的身份只是见习警官,距离真正入警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至于功课,该学的东西,一点也少不了,会有专人负责他们的学业。 每年他都要回学院参加各科考试。 三年后,学院会补发给他一张毕业证。 路上,王奇山有点紧张。他学开车才半年,刚拿到驾照。基本上没怎么上过路。 王警监坐在后座,让他按照GPS定位系统的指示开。 目的地到了:太湖畔一座山清水秀却没挂名字的疗养院。 王奇山有点累,却很兴奋。这里,距离上海四百余公里,他第一次独自驾驶汽车行驶了如此远的距离。 很快,王奇山见到了他的同伴们。 那是二十名与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警校的大二学生,身体素质优良,各科成绩优良,家庭背景相似。 年轻人很快就互相熟悉了,他们惊讶地发现,包括王奇山在内的二十一位年轻警校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他们,都姓王。 分配好房间后,他们才发现了彼此之间更多的相同点。 比如喜欢运动,都有晨跑的习惯;中学期间表现的比较活跃,多多少少,都有学生会干部的经历;比较聪明,王奇山的智商一百二十五,只能算是中等水准。 相貌方面,都没有颜值偏低的问题,却也没有特别帅的帅哥。 晚间,手机被发了下来。 他们发现,大家似乎都有女朋友了。没有的正式女友的,手机里的红颜知己就比较多。 第二天,他们知道了自己的为什么会被选中来的了这里。 他们被领选中,加入了一个专案组。 第三天清晨,两辆大巴开进疗养院,南柯专案组为这批见习警官们精心设计的为期半年的严格而紧张的集训开始了。 这是一次“车轮上的集训”。 王警监亲自做他们的督查教官,同吃同住,言传身教。 每一周,他们都会到达一座陌生的城市。 有本地警校的专家、教授为他们授课,王警监,则带着他们游览城市风光。 最常去的地方有三处: 一是博物馆,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二是城隍庙;熟悉庙里供奉的神祗,与周围的地形。 第三处就有点神秘了。 半个月后,大家都互相熟悉了,照例要走入论资排辈的程序。 按照出生时期计算,王奇山排到第八名。尽管他强烈抗议,还是被称为王八,或八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