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章 去西安,遇险湫燕山 (第1/2页)
12月12日,‘毛’公看到张学良给他和周公的电报:“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fu。【】兄等有何高见,速复。” 过了几分钟,高岗跑了过来,道:“好消息!我们可以杀掉老蒋,然后打出潼关去。” ‘毛’不为所动,道:“我们应该站在后面,让张杨去打头阵。现在开会,研究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 会议中,‘毛’用几条理由说服了众人,不杀蒋,而是留下他,‘逼’迫他抗日,要求他不得再追剿红军。 一个小时以后,共党发电报给张学良:1,恩来拟来兄处协商大计。2,要把老蒋扣押在兄自己的卫队营里,以防其收买属员,尤其是不能‘交’给其他部队看管;3,将东北军主力调至西安、平凉一线,十七路军主力集中于西安、潼关一线;4,红军钳制宁夏、陇东一带胡宗南、曾万钟、‘毛’炳文、关麟征、李仙洲等中央军,以免西安腹背受敌。 小路被欢呼声吵醒,离开窑‘洞’,见外面的人已经喊翻了天,众人在一起又唱又跳。外面大庙里已经有人在搭台子,一个人在台上忙碌,正是高岗。下面百姓红军已经抑制不住,有人喊起口号来。 警卫员迎了过来。道:“队长,你怎么不高兴呢。”其他警卫也围了上来。他们是小路从关外带来的四个战士,魏希林、陈凤山、李芳邻、夏魁武。都是东北人,最近由抗联一军加入先遣队的。选中这个四个人是因为他们人机灵,枪法好。 小路道:“你们谁用过‘花’机关?” 几个人相互看了看,魏希林道:“没用过。” 小路道:“去借一只来,马上学习,两天内必须学会了。”走了。四个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他们知道,要打仗了。 1918年,德国著名军械设计师施迈瑟设计了著名的mp18冲锋枪。伯格曼军工厂生产的伯格曼mp18型冲锋枪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一战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mp18流入中国。当时中国管mp18叫“‘花’机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连发,而枪管外的散热套为多孔式。 mp18冲锋枪全长815毫米,枪管长200毫米,枪重5.2公斤,装弹量为32发,‘射’速一分钟450发。在20-30年代,中国有10余家兵工厂生产mp18冲锋枪,mp18冲锋枪的枪管上打有多孔散热孔,口径多改成7.63毫米,与‘毛’瑟手枪子弹通用。 12月14日。 ‘毛’公等发表《红军将领关于西安事变致国民党政fu电》。 1,电报肯定了张、杨发动兵谏的正义‘性’质,指出它是“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观其宣布之八项主张,实为全国人民之所言,厉行不暇,何可厚非”,“南京当局亟宜引为反省之资,而绝不可负气横决,反而发动空前之内战”; 2,指出南京决定讨伐张、杨,会造成“亲痛仇快之讥,千秋万世,永难煎涤”; 3,要求南京政fu“立下决心,接受张、杨二氏主张”; 4,提出“‘逼’蒋抗日,一致对外”,红军愿与国民党军队“联袂偕行,共赴民族革命之战场,为自由解放之祖国而血战”。 原来历史上的“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已经删去,换成“‘逼’蒋抗日,一致对外”。 延安几乎所有人看了通电,大哗。 为了说服众人,小路是放了一条消息,说从日文广播里收听到的:在事变发生的当天,日本内阁召开了会议,讨论了西安事变得对策。 当天,日本驻华大使紧急约见何应钦,表明了立场,只要南京出兵剿西安,日本院已停止北线的战事以示配合。 何应钦正在积极活动,准备成立亲日政fu。 这一下子,大家立刻不鼓噪了。 小路随着周公出发去西安。历史上,周本来是17日去西安,如今提前了三天。 张学良来电,说可以于16日派飞机来接。周坚持马上就走。代表团以后乘飞机去。中央经过讨论同意了他的意见。 第一批代表团乘一辆卡车出发,周公博古在第一辆车上先行。其他人抓紧准备,乘飞机走。秦邦宪、叶剑英从外地直接去西安。 车上有二十五个人,两个司机和周在驾驶室,周公的随从副官、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陈友才,机要译电员曾洪才,记者吴涛和四名警卫员,保卫局特务队的副排长陈国桥和一个班的护送人员,加上他们五个人,一共三十个。小路等四个人都带着手枪,坐在车尾。 路不好,车走得不快。因为延安刚刚解放,过延安很顺利。过了延安,走了半个小时,小路突然想起,历史上这里曾经有土匪出没。虽然上次自己杀过一批,但是陕北的土匪多如牛‘毛’,必须小心。 这时候,汽车过了一个村子,小路道:“谁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一个陕西口音的战士道:“这里是甘泉县了,村子叫劳山,前面的山叫湫燕山,也叫劳山。” 小路心里一道闪电般闪过一个念头,道:“这里有没有土匪?” 陈友才道:“有,不少。大股的已经收编了,不过有的后来又反水了。” 小路道:“停车。停车。”不等车停稳,小路跳了下来,道:“我看这里地势不好,先侦察一下。司机,你把车退出那个隘口,到村子等我们。警卫班警戒,魏希林,你们四个下来跟我走。” 陈友才道:“这里我看着,你去吧。” 车刚刚倒了几步,山梁上枪响了。司机有了准备,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