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章.山水人情露,乐山佛缘书 (第1/1页)
第4章.山水人情露,乐山佛缘书 琴儿落笔第4章.《山水人情露,乐山佛缘书》,琴儿与读者一样担心着周金玉的呆病,其实,她与他于莫言是“一见钟情”了!然而,又难于启齿,便将心中的情事儿藏于腹中、脑中,便呈显如此呆样啊! ——情难却啊!情难却啊!为何“情”字刺她心啊?—— 话说上章第3章《桃花诱你心,情儿冒泡惊》中,那周金玉因桃花神的招惹带着呆气与众学友在凌云山下的码头上乘船过江,只听汽船的马达声一响,便离开了岸边向江中驶去! 江水波澜不惊,阳光洒在河面上,也跟着欢快地跳动!偶尔还见几条桃花鱼在春水中欢快地、调皮地游动着! 在碧绿的江中,那鱼儿的畅游引来一部分游人的赞美声! 而另一部分人却依依不舍地回望着这座蕴含着“东方盛典”和“东方佛心”、“东方神话”的世界名山! 那周金玉和学友陈年瑞雪、邓朝、徐力等人,仍然“着迷”于这座山的神秘和大佛奇异以及被乌尤寺的桃花神的魂言所缠! ** 江中回望这座谜山又有哪些奇特呢? 看藏于凌云山中的乐山大佛气魄雄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石刻坐佛。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七百一十三年,由海通和尚率领奇徒子徒孙及众工匠运用“古代匠人的匠心独运”,历经几代人的艰辛雕刻才建成它! 其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八百零三年,乐山大佛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他头顶山顶,脚踏山下江边!他坐东向西,注视着岷江上来来往往的游船。乐山大佛,这尊坐佛通高71米!他的肩宽略28米,他的手掌巨大如《西游记》中“如来佛主”的手掌一样巨大!他的手指都有几米长! 看,他那一对巨大的圆眼睛,一刻不离地看着三江上的万物,他还严肃地把双手放在其对应的双膝上,以示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啊!但由于其佛的本性又决定了其佛心一心向善、向上! 难怪历年来的旅游好客者们看到乐山大佛的雄伟壮观,就发出这样的妙语:“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既能展现其高大,又能向世界各地前来旅游的客人们展现出这山的佛性,难怪这山别有一番神奇味,他大有点“佛仙山”的味道! 而观看这座佛的九曲栈道,紧紧容纳一个人前行,它弯弯曲曲的样子,也加大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们的旅游难度啊!人们不得不像蚂蚁一般的慢慢前行,这就更增添了他的“迷人”情景! **无论沧海桑田的时代变化,无论多少朝代的更替和历代皇朝血雨腥风后权利的更换,似乎都与他无关,唯有“他”依然守卫在这三江的交界处,维护着来往于江上的、商旅的安全! ——他“岿然不动”!—— 船在不断地前行着,快靠岸的、轮渡船上的人们大多站在这船尾或船头,人们还在想着另外一个风景区旅游点,那就是:在凌云山乐山大佛风景区里还有一座塔,名叫“灵宝塔”又称“凌云塔”。 乐山大佛它的宝塔共有13层(含最底沉又有加一成),每一层都挂满了很多“铃铛”,宏伟而又高大,他像一个天上的神仙,化着威猛的“天将”正站在那里守护着乐山。 周金玉和学友们不断环顾着江上美景,在不远处的岷江浅河彼岸,依稀还有在灵活的小船上“矫健”的捕鱼人。 正当他们再次环顾彼岸美景时,船快靠岸了!而在这儿,还有个人正在悄悄地注视着周金玉的行为,她有点怕河啊!她真怕掉进河里了! 那他又是谁呢? 后续更精彩! 国历公元2016年10月7日20点38分,由本书《爱的失落》、《作家的日记续集2》和《志在中华卷二》的实名作者宿翼琴,在四川省夹江县木城镇家中互联网飞卢网上首次上传! ***** 本节特注: 1、乐山大佛通高71米,由于古代的计量单位与现代有所不同,略有区别,就像古代形容人身高8尺或九尺是个道理。 这就像宿翼琴在小说集《生命中的他》中介绍“华景平”身高一样,琴儿是这样撰写的:他,身高1.96米,其夫人凤仪媛1.69米,取义:要久留和要留久的双意!也许数百年后,人们读到琴儿的小说《生命中的他》第一卷,会惊叹这个“人间天神”真高啊! 2、乐山大佛的身高随着地壳(qiao)的运动而发生了变化!近年地震变化让人们意识到有些山体整个都会往下沉或下沉一点点,大佛他原来通高71米,现在,乐山市文物保护局测定其高为:约60米左右,这个结论又有什么可奇怪呢? 本书由实名作者宿翼琴,在四川省夹江县木城镇家中互联网上,于2016年10月07日21点34分,在原发稿基础上多次修改而成! —————— 第5章.睡佛情笑雨,情弦秀呆玉 话说上章第4章《山水人情露,乐山佛缘书》中,那船快靠岸了,那呆玉儿还在梦中赏景:回看对岸凌云山中的桃花依水亭啊!也许,那儿有桃花神在作祟啊! 忽然,听到岸边嘉州山水半边街的河岸上有人大呼:“看!好美的风景,一尊巨大的世界‘巨型睡佛’啊!如此慈祥,如此安然,如此‘佛像’融天经啊!” 于是,在快靠岸的汽轮上,一片哗然,人们纷纷跑到甲板上回看对面整个凌云山! 然而,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当游人们回望凌云山的那一刹间,难免同时,那形如一条碧绿的、长彩带般的青衣江.江水,在与其他两江汇合后,给人的感觉仍然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