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我非勇武 (第1/1页)
突然逼近过来的那些用后勤役马凑合上阵的马队或许是因为骑术太差的缘故,逼近过来的速度并不算太快。但也正因为如此,又是沿着太湖湖边一些南方在冬季也没有完全凋零的树木做掩护,因此直到来袭的马匹逼近到三四十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才被发现。 这些人当然没有后世巅峰时代满洲精锐骑兵的骑射本事,但相比同人数不逊色于自己的对手白兵rou搏,这些步营中的临时马队还是选择了后者。 或者说:重视弓弩投射而不重rou搏,即便在东南大周正规军队中也是一种很普遍的风气,甚至比南宋军队还有更盛。毕竟内战中武人地位不算太低,宋军中很多中上层带来的问题被掩盖了。 这种三四流马队射来的箭当然也是用四斗猎弓射来的不到一两的轻箭,接连不断的箭雨让人们在四五十米左右的地方一时也很难躲避,除了阿熊阿豹还有其他数名曾经在战场上经过考验的老家丁,其他人在箭雨下不得不低下身子趴在地上,连向船上逃跑的意识与勇气都没有。 还算从容的阿熊阿豹等人不断用八斗战弓展开还击,周彩霞拉不开战弓,但对这种场合似乎比较适应,不断的变换方位用三四斗的轻型猎弓展开还击。但在对手二十多张弓的压制之下也只能起到很勉强的牵制作用。或许是携带的东西太多、也因为张家并不敢在平时私藏盾甲等器物,在这种三流骑射手面前一时之间也处于全面被动之中。仅仅是片刻之后就有女人的尖叫声传来,显然是尽管三四十步外的马队箭术在干扰之下虽然谈不上什么准备,人群也大多趴在地上,可在没有主动躲避意识的情况下还是有人中箭了。对面也有马匹中箭,可或许是马匹太小的缘故,马上的人却安然无恙。这也是骑兵的优势之一:小规模作战中往往相当于两条命。 张小磊当然也不是什么如同某些架空小说主角一般冲锋陷阵血战八方也不在乎的勇士,此时早已逃到了岸边的湖水之中,利用岸边为掩护躲避不断射过来的零星轻箭。或许是有几个人猜测出张小磊身份的缘故、射过来的箭支也明显比一开始的时候更为密集了。 “那个胆小的人很可能就是领头的!快射!”远处隐隐的叫喊声之后,威胁瞬间大增。张小磊干脆彻底放弃了露头的打算,这样心中的紧张和压力才减小了不少。 庆幸的时很早的时候,张小磊就不认为自己是个勇士,这种情况下一定如张家绝大多数人一样哪怕在并不算很猛的火力面前也会“腰也酸、腿也痛、脚也抽筋,拉弓搭不上箭、填装火枪填反、吃啥啥不香、干啥啥不成”。因此,在设计危急情况下的自卫武器的时候,从没有考虑过有效的瞄准或者填装弹药之类。而是利用那些早就填装好的比寻常火枪重不了多少的“懦夫铳”接连不断的举过头顶,向着弓箭袭来的大致方向展开了火力、典型的21世纪初互联网时代美军年轻士兵阿富汗治安战下等兵作风。 所谓“懦夫铳”,是后来张小磊自嘲的一种称呼,大概是用两斤重左右的铜火铳以杠杆火绳装置发射早就填装好的弹丸。不过这铜火铳的外面有包着铜皮防止炸膛木屑的铜皮套筒。当火绳装置点燃火门后、整个填装好的身管就会向后飞出去。通过无后座力炮方式来进行发射,不用让眼睛承担火药风险或炸膛风险、也不用在战场上填装弹药,甚至连后坐力也不用承受。威力大概同明朝后期明军唯一信任的三眼火铳铳差不多、不过因为单独发射筒还有制作上稍微舍得花钱用铜和用心的缘故。威力还不算太差,以最大射程还有张小磊依靠风阻规律的简单认识乃至明治二六式手枪的最大射程和其他性能指标的了解,估计初速应该在每秒一百五十米左右、或者上上下浮动不超过二十米。结合六钱上下的铅弹,铳口能量应该也在一百七十焦耳到三百焦耳之间浮动。勉强可以应付只有皮甲木盾的威胁,并让马匹受到重创。 按照平时测试时的经验估计大概三分之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利用早就填装好的优势。张小磊用专门的火绳发射套筒把七支“懦夫铳”内的铜身管向着大致的方向发射了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