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塞王_第二百零八章 战争赔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八章 战争赔款 (第2/2页)

,就是北边的瓦剌。瓦剌虽然现在还不强大,但在后来的历史中,曾经俘虏了明朝的皇帝,是个不得不重视的威胁。

    自西周秦汉以来,中原王朝就一直受北边的游牧民族的sao扰,不论中原王朝如何强盛,都没有办法消灭他们,因为对于古人来说,北边是无穷无尽的,游牧民族又是逐水草而居,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等过两年缓过劲儿来,再接着南下入寇。

    在整个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原王朝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备受北边的游牧民族的sao扰的,就连盛唐也只是坚持了一百多年。只不过这些sao扰大多数规模不大,或者说是没有大到足以灭亡中原王朝的地步,因此在史书中只留下了寥寥数笔的记载,不为世人所知。

    几千年来,中原王朝一直无法摆脱这个噩梦,直到两百年后的隆庆时期,大明两位杰出的政治家用一个巧妙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做生意。

    说到底,蒙古也好,还是其他少数民族也罢,他们南下抢劫无非就是想搞些钱花,再加上中原王朝很多时候不修武备,抢劫成本很低才会这么做。

    如果大家都偃旗息鼓,放下刀枪来做生意,合法的赚钱,那谁还愿意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抢劫?高拱和张居正就是抓住了蒙古人这个心理,再加上整饬武备,让他们明白南下抢劫成本很高,风险很大,这才彻底解决了明朝的北部边患问题。

    自此之后,北方的蒙古诸部,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入侵过明朝,若不是后来明朝的政策失误,造成了后金的崛起,将来的历史走向还真不好说。

    朱楧就是想效仿张居正和高拱的变法,以坚强的武力为后盾,然后在和包括瓦剌在内的少数民族政权做生意,这样就可以平息战争的隐患,为自己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来愈合战争带来的伤口。

    在这一点上,朱楧和老朱的观念完全不一样。老朱对外部政权防范的非常严厉,曾经三令五申——片板不得下海,就算是做生意,也是官方垄断,即由市舶司统一收购外国的香料等产品,再倒手卖给本国的百姓,赚取巨大的利益。非常的不厚道,反正天下就这独一份,你爱买不买。

    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除了贪婪以外,还有一丝恐惧的因素。朱元璋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白手起家,天不怕地不怕的布衣天子,世上没有他害怕的事情,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他也怕,他怕的是蒙古的残余势力。

    老朱一直宣扬自己推翻了蒙古的残暴统治,将汉人从牢笼地狱中解放出来,其实他推翻的只是一个元朝,还没有彻底将其消灭。蒙古人的势力大的很,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四大汗国之外,还有许多向哈密、沙洲这样的小势力。这些势力还是能给明王朝的存在构成严重威胁的,所以朱元璋才会在北部边塞设立九大塞王来防备已经变成游击队的蒙古鞑靼部。

    老朱将国家锁起来,不让国民与外国人接触的原因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宣传自己,将自己的丰功伟绩吹的无限大,将蒙古人的势力吹的无限小,好断了国内的一些想念故元的人的念想。

    他不敢让别人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蒙古人的势力依然很强大,怕引起国内人的恐慌,造成人心不稳,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因此就通过闭关锁国这种手段隔绝国人与外界人的联系,好关起门来为他们洗脑。

    其实跟现在的传销是一个路子,将你封闭起来,不让你接触外界的信息,反反复复给你灌输他们的思想,一些人就会被成功的洗脑。

    朱楧不愿意这么干,因为他对自己有信心,接连两仗的大胜,让他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和明军的战斗力十分放心,再加上他来自后世,拥有比这个世界上的人多好几百年的见识,这么开挂的存在居然还怕他们那岂不是太怂了?

    国家也好,人也好,要想发展,除了多努力以外,还有多和人交流,多向人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吾师。这个世界上不只是你一个人长着脑子的,人家也很聪明,也能考上大学,你就那么确定别人就一定不如你?

    同样,大明朝虽然在现在还没有落后于世界,但世界真的很大,不只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能孕育文明,许多其他地方的文明也很古老,也很有用。就拿普鲁士来说,在十六世纪就开始普及义务教育,成为世界上普及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而此时的明朝,文盲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