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 东风起 第二章 入寇 (第1/1页)
入寇??? 多少年没听过这个词汇?现在说起来谁信?皇燕三百年至此,偶有小冲突,从未听说过猲人大规模入寇,你这事儿传到京城怕是都能变成茶余饭后的坊间传闻,太平了太久太久了,对于别人可以当笑谈的事情在先登墩的这些人来说,却是有一种刀架在脖子上的冰冷感觉,那是死神的呼吸。毕竟,夜不收军士的尸体还躺在那儿,都没凉透。 “怎么办,郭哥,要不咱往州城里退吧!咱们就七个人,怎么和那帮靼子拼?” 说话的是谢一飞,墩里最精明的人,此刻他想着撤退当逃兵确实可以理解,毕竟不吹牛逼,在场所有人,脚都有一些发软,有谁不怕靼子的? 之前边线有冲突的时候,军备还没有现在这样松弛,卫所兵还是有战斗力的,不像现如今这样,听到入寇就想当软脚虾。 “俺听说靼子抓到人之后男的杀掉砍头,把头颅插进木棍里,女的带回去世代奴役,郭哥,这是真的不?”人群中一个看起来粗旷憨厚的汉子出声道,这人是墩中长矛手张彪,为人从上到下散发着老子就是野的气场,有把子力气,善用长矛,一把虎头大刀也能耍的虎虎生风,颇有威慑力。 要说害怕,张彪的性格应该是感觉还行,谈不上害怕也谈不上激动,当兵嘛,他觉得自己战死了无所谓,但家人的安危他不能不管。 “我也不太清楚,之前我也听到过这些传闻,但我认为咱们不用太过害怕,这边狼烟一起,后方的沧州城肯定收到信号了,援军估计已经准备出发了,靼子们肯定是不敢轻举妄动的!”魏大刀虽然也有些担心,但他再小的官也是个管6个兵的领队官,军心不能乱,他现在就是这六个人的将,就算情报不通,也要把姿态做到位,他这个抗事的一乱,都得完蛋。 听了这些话,围观的众人似乎有些放下心来,慢慢散去,但整个墩内战争的阴云仍在蔓延,沉重的压力散在各人心头。 其实,先登墩守住成功与否,他魏大刀心里一点数也没有,或者说他魏大刀根本没有守得住的把握,如果是猲人大规模入寇,怕是几千几万的来,就凭他这小卫路墩的七个人,再来两倍守军作用都不大,平地作战给人家塞牙缝都嫌rou少。 王骁刚回来就看到这夜不收死的惨状,又听众人说猲人要入寇,心里也是咯噔一下,毕竟墩里什么战斗力他心里有数,再加上猲人压境,心里上的压力更大,面对猲人恐怕更是落在下风。 猲人这个民族,虽然清苦,每年青黄不接之时,用草原的羊马等物做交换,换来一些皇燕的生活用品和粮食,但也能活得下去。但他们的马却养的非常之好,个个膘肥体壮,且一户人家养马二三匹,于草原放养,并非难事,按照现如今的猲人实力,凑合凑合,拉个七八万的精锐骑兵,绰绰有余。 而皇燕并不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件事情,在湘北省,湘军专设马队之议,始自湘北兵备道陈平。同皇燕的叛军匪贼作战中,陈平充分意识到“马队便于驰骤”、机动性强的特点,言及“马队一可抵步兵四五,是添二千人,已抵五千、六千之步队矣”,马队之功,允推第一”。皇燕277年二三月间,猲人小规模入寇,猲人呼延克部数百马队对战北部边境小城墨云县城上千人却大获全胜给陈平以很大触动,决心建议湘军专设马队营制。 明白人不止一个,都看出了马队的重要性,叛军匪贼,通常几个马兵就能裹挟起成百数千的乱民,马队之强,可见一斑。而现在要面对的,是能拉出八万精锐骑兵的猲人,战力对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现阶段不是让先登墩去防匪贼,而是要让一个小小的墩堡去防卫一个缓缓伸出獠牙的猲人部落,只有四个字能概括---痴人说梦。不过好在猲人一向不善攻城,工匠的缺失和原材料的匮乏就使得猲人并不能造出云车井栏这种攻城利器,小规模的骑兵并不能对拥有六米多高的先登墩造成毁灭性打击,稍稍的让人有些安心。 王骁走进自己的屋子,环视四周,走到一个有红漆的箱子面前,打开箱子取出父亲传给他的棉铁甲,从墙上把挂着的朴刀取下来找了块磨刀石细细摩擦起来,又到墙角拿出一个牛皮背囊,把四根标枪插在后背的背囊中,一眼望去似乎整个人精气神都上来了,颇有些精兵之样。 说到标枪,本来燕军是没有这种东西成建制装备的,因为会扔的人没有几个,精准度是个大问题,而且携带比较麻烦,一般的军士是不想且臂力不够没资格用这种东西的,可王骁自小便在边军中长大,且在卫路墩这种鸟不拉屎的荒僻之地,没有更多取乐的东西,就只能走自娱自乐的路线。 要说做弓箭,弓箭对材料要求有些过高,不过王骁没事时借了墩中弓手韩有福的硬弓没事射射靶打点野味什么的,标枪也是那时候取乐中练成的,久而久之弓术和标枪都玩的挺溜。 王骁身材魁梧,再加上熟能生巧,掷出去的标枪怼树上能射进去小一半,韩有福见了夸赞王骁道:“兄弟好臂力,你这一枪若放在人身上,怕是能透破重甲,若是简单些的皮甲,怕是射个透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