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锦传_第二十章 周郎堪顾(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 周郎堪顾(三) (第1/2页)

    既决定讨伐刘繇,孙策即刻率部出征,不到半日功夫,便赶到了离刘繇的大本营曲阿只有七八十里地的句容县城。

    两军相距之近,可谓迫在眉睫。过往的商旅都知道,大战已是一触即发,不由得神色匆匆,只想尽快逃离;城中百姓则是闭紧门户,半步也不敢走出。

    趁士兵们扎营之际,孙策独率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十三骑飞马驰骋,直向东南而去,却未言明要做什么。众将疑惑,却都不敢怠慢,驰马伴在孙策左右,生怕掉队。

    穿过丛林小路,一座高山出现在众人眼前。此山扼守于句容到曲阿的咽喉之地,乃丹阳与曲阿之间不二要冲——茅山。相传二百五十年前,即汉元帝初年,陕西咸阳的茅氏三兄弟来此采药炼丹,济世救民,遂被后世尊为道祖之一。然而孙策并非来此求仙问道,而是想要登上这曲阿城外的最佳制高点,俯瞰刘繇的排兵布阵。

    就在这时,身在曲阿的刘繇得知了孙策军推进到的句容的消息,更有小报称孙策轻装简出,已亲自到城外查探。

    刘繇不知该信与否,立即在中军帐内召集各路将领参谋前来商议对策。而其中有一位面熟者,不是别人,竟是太史慈。

    话说大别山下一战以来,太史慈听闻孙策颇为活跃,替袁术拿下了庐江郡,不甘再落草为寇,毫无建树。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山越首领之位,单骑下山,策马八百里直投曲阿的刘繇而来。刘繇与太史慈都是东莱的同乡,收留他自不成问题,可迫于帐下名士许劭之故,并没有委以重任,只是让他当一名骑马探路的郎官,一年多来,依旧毫无斩获。

    如今,孙策的到来恰好给了太史慈建功立业的机会,白马峰下一站未分胜负,太史慈暗暗发誓要趁此机会,一举击败孙策,为自己扬名立万。

    听得刘繇问了三声“谁敢为先锋”,太史慈立刻从队尾挺身而出道:“鄙人东莱人太史慈,愿为先锋,侦查敌军虚实。”

    见有人主动请缨,刘繇大喜过望,关怀地对太史慈道:“子义可有把握?”

    太史慈抱拳道:“鄙人在庐江郡落为草寇之时,曾与孙伯符交过手,此人武艺虽精,气力却不足,并不是吕奉先那样万夫不当之辈,其智也多以狡黠为多,不足为惧。只要您拨给我一千兵马,定能将孙伯符虚实探明。”

    见太史慈如此有把握,刘繇长舒了一口气,笑道:“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你。只是如今孙策大军压境,贸然出兵怕会中了他的诱敌围歼之计。你武艺高强,且先探探虚实再来。”

    未料到自己只要一千人马竟也被驳回,太史慈不由一愣。如今他已年逾而立,尚未获得人生中第一次正式带兵打仗的机会,怎能不感慨万千?然而刘繇的语气不容辩驳,太史慈定了定神,起身对刘繇重重抱拳道:“定不辱使君所托!”

    茅山峰顶,孙策俯瞰东北方,只见曲阿城如同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矗立在原野上,城北大江流尽之所,便是东海。

    遥想当年,父亲孙坚募兵北上,讨伐黄巾,便是从此出发;而当一代将星陨落,魂归故里,亦是埋骨曲阿。眼下母亲与弟妹被困吴郡,父亲在天有灵,定会十足挂怀。

    多思无用,现下唯有用手头上为数不多的军队抵挡住刘繇,才能为朱治讨伐吴郡争取时间。孙策压下对父亲的思念,转身欲离开,却见黄盖突然指着足下的山林小路喊道:“有敌军!”

    孙策定睛望去,只见山下小道上那身影颇有几分熟悉,他邪魅一笑,对众人道:“怕是我的旧相识,咱们下山会会他罢!”

    茅山脚下,太史慈单人单骑,御马如风。此一生,他戎马廿载,总是形单影只,从昔日单骑北海救孔融,到如今单枪匹马探孙策,太史慈实在想不明白,为何旁人总能振臂一呼应者如云,自己却无人应和,徒剩一腔孤愤,报国无门。

    三五丈外,便是茅山之下的交通要冲——神亭岭,岭上有一座小木亭,道路在此分通南北。传说十年前,孙坚就是在此集结江东各部,渡江北上,讨伐黄巾,如今此处已经成为往来商旅人困马乏时的歇脚地。

    太史慈打马上岭,在岔路口四下观望,忽见下山方向来了一小群人马,约莫十几个人,却有千骑卷平冈之势,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一袭赤红披风,大摇大摆的孙策。

    见来者果然是太史慈,孙策暗暗佩服周瑜的厉害:太史慈只不过投奔刘繇月余,周瑜便已知晓,还将其写在临行前寄给自己的信笺中,叫他出门带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