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少年无畏 (第1/1页)
朝廷军民和福州本地百姓大量南迁之后,如今的福州城外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从天下各地闻迅赶来福州的义勇和福州本地的热血青年们,组成了一支人数达到五万之巨的新军。 自临安败逃至今,朝廷虽然勉强在福州暂时休整了半年多的时间,可是收拢残兵败将,安置追随朝廷的大量百姓已经让朝中主事的几位辅政大臣们焦头烂额,即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源来重建朝廷的军工体系。 除了两万禁军还勉强称得上兵械齐备外,各路勤王义军和收拢起来的残兵败将们都无法得到新的军械补充,城外新募的这五万新兵更是除了手中一根削尖了的木棍以外空无一物。 五万新卒按军制组成了四个各有一万二千人的新军,由太傅麾下的大将方兴、周义、佟阳、韩勇各统一军,为了尽快把这些对军事一无所知的新卒组织起来,在太傅的严令下方兴等四将把自己身边的亲兵全部分散入军中担任各级军官,在日夜cao劳中总算是让这几万新卒知晓了基本的军令和军律,能跟在自己所属的伍长和虞候等各级将官的口令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军阵队列cao练了。 新军编制初成,又有方兴、周义这些军中宿将统带,总有一天会成为朝廷手中反击蒙古人的利刃。不过现在对这些连基本的军械都没有的新卒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尽快将他们安全的带到琼州。 在军营里又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太傅张世杰疲惫的伸了个懒腰,又马上吩咐身边的侍卫备好车马赶回福州城内,准备与左相连夜再商议、确认一些南迁事宜。 当张世杰的车马刚从城外军营回到福州城内,太傅府上的一位亲卫已经在城门处迎候多时了。“大人,宁德城刘安抚使和张知府两家的家眷刚刚赶到咱们府上,还带了一封刘大人的书信。” 听到府中亲卫的话,张世杰当即心中就突地一沉。急忙接过亲卫手中的书信,匆匆过目之后,张世杰沉默了良久。元军已至宁德城外,刘建民建议朝廷立刻就开始最后一批的南迁行动,因为刘建民自己也没有信心凭着宁德城内的军力阻挡元军半月以上。而刘建民和张春林两人如今把家中幼子和妇孺送至福州,显然是存了以身殉国之意后的托孤之举啊! 在脑海中回想起昔日与刘建民共处时的场景,想到这位多年的老友恐怕不久之后就永不能再见了,向来性格刚强的张世杰心中也不禁黯然神伤。朝廷从不曾缺少忠贞不屈之士,可是为什么这大宋的国势却总是江河日下呢? “刘、张两位大人的家眷都有什么人?”张世杰声音略带暗哑的问道。 “回大人,只有张知府十六岁的幼子张青贤带着十名护卫,护送着刘大人家的两名女眷和两个三四岁的幼子,以及张知府家的三位女眷和四个孩子。” 听到自己府上亲卫的回复,张世杰却不禁一惊,刘建民的书信中说的可是由刘家幼子刘正华与张青贤一道护送女眷前来福州的,为什么如今却只有张青贤一人? 急忙赶回府中,当面询问了十六岁的张青贤后,张世杰才知道,十七岁的刘正华竟然只带着十名亲卫重新折返宁德城了。可是在元军兵临宁德城外的形势下,张世杰又如何去寻找刘正华一行的踪迹呢? 吩咐府中管家将刘、张两家家眷安置到自己府中后,张世杰心情沉重的匆匆赶到左相陈宜中府上。顾不得寒暄什么,张世杰直截了当的将宁德城的形势和刘建民的建议说了出来。 听到元军已经兵临宁德的确切消息,从不曾统领过兵事的陈宜中心中就不由的开始发慌。面上却强自镇定的说道:“宁德离福州不过一日路程,若是宁德失守则元贼旦夕可至福州。如今圣驾仍未南下,为皇上安危考虑,本相以为还是明日就请圣驾南迁为宜。不知张大人意下如何?” “只能如此了,不知陈大人组织的船队可曾就绪,城外这五万新军本官是一定要带走的,否则等到了琼州只怕朝廷再难招募来这么多的新卒了。” 看到张世杰坚持要将五万新军一并带走,陈宜中脸上却是露出了为难之意。“太傅之意本相自也知道,可是如今搜遍福州内外,却也只有大小船只三百艘左右,只能运送两万余人啊。” 一番争执过后,陈宜中却仍是拗不过张世杰的坚持,两人也只得暂时商议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五万新军先走陆路前往平潭岛汇集,而圣驾则乘船亦先至平潭岛。然后再由平潭出发,走海路前往泉州府。 商议好了方案,两位辅政大臣也顾不得时辰,连夜又赶到了龙台行宫,将计划禀告赵昰。因为太后已经带着卫王先行离开福州,本以为只是通知一下皇上即可,可是听完了左相和太傅的一番陈情之后,赵昰的反应却让两人大吃一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