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筹码 (第1/1页)
林苏青问道:“宴席之上,都有哪些人?” “回殿下,设的是私人宴,因此宴席之上只有殿下您、颍王与平王三位。” 陈叔华仔细的告诉了他,大约是明白了林苏青的猜测,他又道,“虽然平王自幼便与颍王不和睦,但此是殿下您的私宴,他也是收到请帖时才知晓的。臣以为投毒者不会是平王,一来他无法接触到膳食,二来臣以为,平王应当是知晓——在殿下的私宴上投毒,会牵扯出什么厉害。平王历来亲近殿下,他应当不会在此时,置殿下于不义。” “老臣以为陈大人说得在理。即便是坐观龙虎斗,待两败俱伤后,再从中渔利。那么,也该是先与殿下您联手,除掉颍王在先。” 梁文复的一番评议十分老辣、十分犀利,且十分大胆,在太子面前毫无遮掩的意思。 “毕竟,殿下仁慈,颍王狠戾。平王若是有心东宫之位,也只能从您这里打打主意,才算得上有些许希望。但倘若他令殿下有了闪失,今后单靠他自己的话,必然不是颍王的对手,想必平王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 或许是因为林苏青并不是太子本人,所以梁文复的这一番直言不讳,他听着并不觉得逆耳,反倒是认为梁文复乃大忠之臣。 这时,陈叔华道:“臣以为,多半是颍王唱的一出苦rou计,故意发难于太子殿下。臣还以为,颍王此举恐怕是想误导百官,去猜想殿下您……您对颍王心怀敌意。” 林苏青怔愕,这个颍王居然玩得这么阴。 如此引导,那弦外之意便是太子心胸狭隘,容不下战功赫赫的颍王。 所以,假使所有人,包括皇帝在内,都因为这个误导而相信了是太子投毒,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梁文复道:“老臣赶来东宫之前,听闻颍王府已经将消息传到陛下跟前了。” 他忖了忖又道:“但……老臣以为,陛下应当不会轻易信之,必定会派人一查究竟。” 他一边说着,食指一边点着桌面的那个“等”字。 “所以,依老臣之见,在此期间,殿下您只管佯装醉酒,高枕安睡。且待明日,方可知晓真相如何。” 林苏青心领神会,同时也明白他的意下所指。真相如何其实并不算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处理此事的态度。 这漏洞百出的一场“意外”,显然是不利太子。 假如皇帝处罚了太子,即意味着他听信了颍王,认为是太子投毒,那么也就意味着皇帝是偏袒颍王的,从而证明了——这个东宫之位极其有易位颍王的可能。 而如若皇帝处罚了颍王,那么,结论则不言而喻。即使颍王战功如何显赫,这东宫之位仍然是他这位太子稳坐。 昏暗的烛火下,三人心照不宣,不谋而合。 …… 待梁文复与陈叔华离开后,林苏青连忙活动着周身筋骨,想试试看这里究竟是普通凡间,还是如青丘那般谁都不寻常的福地仙乡。 他转了转脚踝,有模有样的踹了一脚桌子,啊啊我的天!真他大爷的疼! 显然,他所附身的是个普通的凡人。 那他就更加想不明白了,二太子殿下为何要将他的魂魄附在这位凡间的太子身上? 先前说是叫他亲自体会,莫不是要他体会身在高处的滋味? 不不不,二太子才没有那么无聊,二太子此举,必然是另有所指……那究竟寓意何在? 虽然想不通透,但是有一点他心里非常明白,即是在他附身的这期间,他必须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体会这段经历,必须要有所感悟,如是才能取得修行的机会。 同时,他还必须谨言慎行,如履薄冰的过。毕竟他无法确保,自己是否有能力帮这位太子保住东宫之位。 而在这样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只能以先保住性命为最紧要吧! 如是想着,他便回到案桌前,打算连夜翻阅这位太子平日的记录,以及对政务的处理风格,甚至连字迹他都在精心细致的描摹,不敢有丝毫马虎。 好在他有系统性的学习过书法,描摹起他人的笔迹来,算不得什么太难的事。 …… 转眼天色已晨光熹微,朝日初上之时,侍从领来了四名身着碧色衣裳的侍女。她们福了礼便上前来伺候他洗漱。 先上来两名侍女,一名侍女捧着的木托盘上,盛放着两只薄彩瓷盅,并有一碟细盐、一杯浓茶。 另一名空手的侍女,先以柳木勺子舀了半勺细盐,以绣帕垫着手,毕恭毕敬地向林苏青递去。 他着眼看了看,才张开口。 那侍女便将细盐轻轻地倾倒在他的舌面上,接着捧起其中一只薄彩瓷盅,揭开盖子递过去,瓷盅里盛着温热的水,林苏青张口含了一口微烫,咕噜咕噜的将嘴里的细盐和成盐水,在他漱口时,那侍女放下手里的盅,又捧来另一只空的瓷盅。 林苏青遂将漱过的水吐了进去。 接着她又捧来一盏浓茶,林苏青小啜了两口用以漱口,吐出后仍然觉得口舌带苦,便抬手示意她退下这盏浓茶。 随即,捧着漱口器具的那名侍女便退了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