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黄氏高节哺李立,朱盖聚众攻荆南(下) (第1/1页)
延熹八年(165年)冬十月,桂阳太守度尚被征召还朝,曹节举荐任胤出任桂阳太守,任胤自上任后,贪墨不法,民怨沸腾。 荆州士兵朱盖等因守边已久,朝廷久未赏赐,心怀怨恨,又逢军中长官贪墨军饷、克扣军粮,一怒而起,烧营反叛,侵扰苍梧郡,苍梧郡太守张叙率军平叛,却为朱盖俘虏。 一时间荆南四郡盗贼叛兵四起,响应朱盖,有桂阳郡贼帅胡兰、猾贼李研等劫掠郡县,长沙艾县反贼焚掠益阳,零陵、武陵诸蛮,也趁机四出劫掠。荆南郡县盗贼啸聚,共推朱盖为王,合攻桂阳,焚烧郡县,桂阳太守任胤胆小如鼠,弃城而逃,叛军四处焚掠,达数万之众,声势浩大。 朱盖随后自郴县率军向西侵扰,经临武、南平、营道直逼泉陵城,城中百姓一片惶恐。太守陈球镇定自若,据城而守,郡守府属吏纷纷劝陈球暂撤自保。 掾吏劝道:“今贼军势盛,连破数城,郡县官军无不望风而逃,而泉陵城地势低洼,十分潮湿,城墙多以林木编筑而成,百姓惶恐,实难据守;大人家小俱在城中,纵然大人不惧死,怎忍心连累家小,倒不如先行举家出城避难,保全家小,再图良策。” 陈球勃然大怒,斥道:“我身为太守,受任一方,一郡父母,自当保境安民,岂可为家小而弃城不顾,因私废公,再有敢言弃城退避者,立斩勿贷!”城中军民见陈球将妻儿老小留与城中,决意据守,纷纷惟陈球之命是从,拆房毁屋以固城防。 陈球乃削木为弓,断矛为矢,引机扳发,射死贼军甚多。朱盖攻城不下,又堵河决水,引水灌城。陈球登城观察地势,移屯高处,反而决水去淹贼军,贼众惊骇莫名。陈球坚守城池,与贼军相拒十余日,贼军依旧无法攻破,全城百姓得以无恙。 荆州叛军猖獗,也引得桓帝当殿大怒,看着殿下叩头请罪的群臣,一阵头晕,说道:“如今请罪又有何用,荆州贼寇肆掠,零陵危急,你等有何良策?” 自杨秉逝世后,应奉接替太尉之职,便上前奏道:“陛下,臣以为荆州叛贼久攻零陵不下,其势已衰,朝廷应火速派大军前往征剿,救援零陵,以安州郡百姓之心,谨防再有宵小趁机响应从叛;另桂阳太守任胤不战而逃,弃城不顾,有负圣恩,当严惩不贷。” “嘶”,侍立桓帝一旁的张让吸了一口冷气,这任胤乃是曹节举荐,对宫中诸常侍孝敬有加,怎奈任胤如此不堪,此番怕是难逃罪责。 “哼”,桓帝提起任胤盛怒不已,冷声道:“任胤贪生惧死,有辱国威,朕绝不轻饶,传令将其收押洛阳,交由廷尉审理治罪。” “陛下英明”,陈蕃、李膺等纷纷赞道。 桓帝又问道:“不知太尉以为何人可领军平叛,安定荆州?” 应奉想了想,奏道:“臣举荐四人,御史中丞度尚、司隶校尉李膺、廷尉冯绲、长沙太守抗徐;度尚颇有胆略,有文武之才,昔日平定桂阳叛军卜阳、潘鸿,若非前些时日受召入京,离任桂阳,朱盖等人焉敢作乱;李膺聪明亮达,文武兼姿,曾著威幽并,遗爱度辽,镇守边疆,羌、胡多有敬服者;廷尉冯绲体清守约,素有威猛,曾荡平荆南四郡,叛军望而生畏,受降十万,可堪大任;抗徐乃丹阳人士,骁勇武猛,擅长兵略,长沙叛贼多为其平定,亦是大将之材;此四人皆是当朝名将,请陛下择才而用。” 桓帝说道:“李膺身受司隶校尉一职,不可擅离;冯绲初掌廷尉司,何况早已年迈,还是留任洛阳为妥;度尚久任荆州,深知荆州民情,屡次平叛得力,可为主将,加封中郎将;抗徐任职长沙,可就近率军合力平叛,加封讨虏将军。” 度尚这时出列上奏道:“陛下,臣再举荐一人,李膺之子李远骁勇果敢,可为先锋之将。” “准奏,封李远为骁果校尉,协助平叛”,桓帝又问道度尚:“度爱卿,此次出征何处兵马可用?” 度尚奏道:“陛下,可征发幽州、冀州、黎阳营和乌桓步、骑军南下平叛,另可令长沙太守抗徐征发诸郡军队,与朝廷大军合力剿贼。” 桓帝疑虑道:“黎阳营兵自光武设立至今,驻魏郡黎阳,紧傍黄河,所辖虽仅有幽、并骑兵千人,却勇猛强悍,屡次抗击北胡,功勋卓著,乃是京师北方屏障,如今已入冬季,调黎阳营怕是不妥?” 度尚知晓桓帝忧心北胡侵掠,京师受扰,奏道:“黎阳营乃精兵悍将,正是先锋之军,陛下尽可宽心,臣此次平叛一月足矣!平叛后即刻调回黎阳营。” 桓帝大喜道:“爱卿所言非虚?” 度尚慨然奏道:“若臣不能一月平叛,陛下可治臣平叛不力之罪,臣绝无怨言。” “罢了”,桓帝说道:“爱卿之请,朕悉数准奏,望早日发兵平叛,剿灭贼寇,以慰朕心。” 散朝之后,度尚匆匆出宫门,正欲回府收拾行装,却为应奉叫住,度尚回首不解:“哦,世叔(应奉字),唤我何事?” 应奉问道:“博平(度尚字),可算追上你了,我在后唤了有十余声,何事令你如此匆忙?” 度尚说道:“我欲早早赶回府中,收拾停当,征调兵马前往荆州。” “博平,还切稍待冯公(冯绲),冯公有一言相告,关乎此次平叛之事”,应奉拉着度尚,小声说道。 “哎呀!累煞老夫是也,二位久等了”,只见冯绲胡须花白,气喘吁吁,匆匆而来。 应奉与度尚赶紧上前见礼,冯绲喘口气,开门见山道:“博平,你即将出征,是老夫让世叔喊停你,实有一言相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