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李董酒酣结姻亲,李立戏耍孔文举(上) (第1/1页)
李立自入洛阳李府之后,终日带着李景嬉笑玩闹,府中也被其搅的天翻地覆,旦有不顺从者,皆以弹弓相射,准头十足,甚至于府门前弹射前来拜访的名士儒生,惹得李膺几番责罚,李立依旧我行我素。悄巧前任太中大夫陈韪罢官在家,李膺见李立野性难驯,便请来陈韪教授李立儒家礼法,只望李立早日明礼懂事。 陈韪素来仰慕李膺声名,欣然应诺,入李府授学,不料李立死活不肯拜师。其母郭氏一旁训导:“阿苦,陈韪先生乃当代名士,才学渊博,若是随之研学,日后必有所成,万不可再任性妄为,随母亲前去叩拜。” “哼!我才不去”,李立撇着嘴,愣是不肯去,不满道:“既然他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何故免官在家?孩儿猜想定是这老儿家中无法度日,前来府中招摇撞骗,祖父一时不察,为其所欺瞒,孩儿不去。” 郭氏见李立倔强不肯,摇头叹息道:“今日你若不去拜师,你祖父定然责罚于你,便是母亲,也难辞其咎。” “孩儿不去拜师,与母亲何干?”,李立眼珠直转,满脸不解。 郭氏苦笑几声,背过身去,淡淡道:“我儿既不肯前去拜师,母亲何必与你说来,且随你意,母亲再也不过问。” 李立见郭氏满面愁苦,心中不忍,依偎到郭氏怀中,闭眼道:“母亲勿要心伤,孩儿前去拜师便是,若是先生并无真才实学,也休怪孩儿翻脸不认。” “好,快随母亲去厅堂,叩头拜师”,郭氏闻言,顿时抑郁之色一闪而过,拉着李立往厅堂而去。 此时,李膺正与陈韪主次分坐,交谈甚欢,言语间,陈韪不禁叹道:“唉!如今程阿、樊陵等宦官爪牙再度入朝,日后朝堂恐无宁日。” “呵呵,宦官一党不足为惧,今大将军已决意除宦,jianian邪末路将至,忠正之士自有重归朝堂之日”,李膺自信满满,知晓陈韪为罢官一事心中烦闷,出言宽慰道。 不一会,郭氏拉着李立入堂,李远随后而至,吩咐下人准备所需之物,一家三口向陈韪行拜师之礼,陈韪坦然受之,开始教授李立儒家学术。 暂且不说李立,却说段颎讨伐东羌,令董卓进兵上郡,阻断沈氐诸羌北逃之路,将东羌残部团团围困于汉阳郡灵武山谷中。董卓自有功劳,暗使李儒疏通宦官,原本以为可扶摇直上,岂料宦官曹节等人为士人逼得窘迫,朝廷未有封赏,只得借为老母奔丧之机,前来洛阳与李儒相会。 “岳父大人,而今窦氏掌权,士人势大,宦官势弱,幸得太后庇护,才苟延残喘,求官一事,不如暂且搁置”,李儒见董卓心急火燎,进言劝道。 董卓不悦道:“文优糊涂,既然窦武执掌大权,自当派人往窦府疏通,何必非要依赖宦官?” “小婿早已试过,怎奈为窦武心腹陈蕃等人所阻,其等一向轻慢西凉人士,劝阻窦武封赏岳父,而后又因士宦相争,此事至今未有回复”,李儒苦声道。 董卓听罢,心知非李儒之过,面色舒缓,思虑半晌后,继而问道:“我儿素来与李膺之子李远友善,昔日我亦曾在李膺麾下为将,如今李膺声望卓著,倒不如拜请李膺相助,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摇头道:“小婿素闻李膺刚正不阿,虽出身陇西,却迁居颍川,一向重文轻武,此去实难预料,还请岳父再作思量。” “呵呵”,董卓摆手大笑几声,说道:“我知贤婿好意,恐我于李府中徒增不快,然我董卓绝非心胸狭隘之辈,若李膺不肯为我请赏,此去就当拜谢李膺昔日提拔之恩,无需担忧。” “岳父胸襟广阔,小婿拜服”,李儒不由敬服董卓宽厚,又出声提醒道:“岳父此去,可让荣辰同行。” “不错,维儿与李远相交甚厚,发妻便是李远义妹,自当同往,何况他早已急不可耐,若非我今日喝止,而今只怕已在李府把酒言欢”,董卓抚须笑道。 次日,董卓备上厚礼,带着独子董维、孙女董白一同拜访李府,年仅三岁的董白被董卓抱在怀中,一路骑行,百般怜爱。方至李府门前,只见人声鼎沸,董白不禁畏怯,缩在董卓怀里。董卓当即不悦,对左右吩咐道:“将这些闲杂人等驱赶,勿要惊吓到白儿。” “父亲,万万不可如此,待孩儿前去叩门求访,父亲与白儿稍待片刻”,董维翻身下马,劝住董卓,穿过人群,叩门自荐道:“在下西凉董维,乃贵府四公子李远至交,劳烦通传。” “贵客稍待,小人即刻前去禀报”,门前下人见董维并非求见李膺,满心好奇,前往内院禀报李远。 李远闻讯大喜,当即亲自出迎,将董卓三人引至堂中,请来李膺相见。董卓这才放下怀中董白,向李膺谦恭道:“末将董卓,拜见老将军。” “哈哈”,李膺听得“老将军”称呼,展颜而笑,扶起董卓,说道:“多年未见,仲颖已然三代同堂,可喜可贺。” “呵呵,老将军亦是风采依旧,不减当年”,董卓笑道:“记得昔日末将从军之时,幸得老将军提携,不然岂有今日造化,董卓在此拜谢。” 李膺满意董卓谦卑作态,想起东羌战事,出言问道:“老夫听闻段颎连番大败东羌,不知而今情势如何?” “老将军尽可宽心,东羌如今已然走投无路,旦夕即可灭之,怎奈朝廷战和至今未决,封赏一再拖延,将士皆有怨言,段将军亦是举步维艰”,董卓叹道。 “仲颖所言有理”,李膺转而忧声道:“然如今大敌非是东羌,羌人苟延残喘,不足为惧,真正忧患在于宫内宦官,诛除宦官才是当今要务,东羌一纸诏令即可收降。” 董卓争辩道:“羌人豺狼本性,绝不可放纵,否则日后定会再生内乱,招降只是权宜之计,非是治本之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