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现代考古发现 (第1/1页)
早些年,科学就已经向我们证明,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的过程促使身体变化,同样人的记忆也随之更新产生遗忘。因此往事常在记忆里成为了过眼云烟。然而,也许我们的躯体日复一日清空着,也许我们的记忆无法阻挡时间与生命的流动,也许我们的宿世轮回如梦幻泡影无从追溯,可是我们似 乎又都忽视了,一次邂逅、偶然相遇,往往有可能是前缘的今生来续。只要有一刻,一人的思想里还印记着那么一个人,那再多的年月,哪怕是百年,甚至无涯的时间里,也都会开启宿世轮回的记忆,亦如她。 2012年8月的一天,台风“海葵”席卷过城市没多久,天空布满了灰色。古都南京城的东郊,也陷入了不同寻常的氛围。 这会,一辆辆警车正拉着警笛环绕在钟山的一处小山头。这处小山头地势不高,位于南京东郊明孝陵风景区旁,是南京一所大学南侧的一片林子,俗称“南大山”。林子郁郁葱葱,终年水汽缭绕,烟雾弥漫。这年,校方决定在南大山建博士后公寓。然而,谁也料想不到,这原本作为在建工地的南大山,这会却里里外外聚满了警方、文物考古部门。一道黄色的警戒线,又将围观的群众们隔离出了三四米的距离。 不久,一位考古人员停住手中的小铲,探手进了墓xue摸索一番后,一个高不过约30厘米,通体散发着幽幽蓝光的女子瓷瓶雕塑,被他缓缓取了出来。只见,这瓷瓶雕塑的古代女子淡雅清灵。腕上戴一只玉镯,乌发散落于肩,落着些许繁花。她神情忧郁,令人怜惜。这古老的女子瓷瓶雕塑在阳光下一露面,就散发出了阵阵光芒,震惊了在场所有的人。 这会,正是南京钟山明朝锦衣卫夫妻合葬墓的考古发掘现场。自从发现了这座古墓,大学、公安部、文物部门就派人24小时监护现场。 此时,各大电视台也纷纷在此采访报道。工地负责人兴奋地说着:“当时我们一辆挖掘机在这里工作,突然觉得挖到什么了。仔细一看,竟是一块石碑。” 顺着工地负责人说的,采访镜头扫向现场。那块已经被挖掘机“咬破”的墓志正铺在墓顶上被黄泥遮盖着,而志盖则被搁置在一旁。记者细细读着志盖上的字,篆体刻着:夫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景轩妻云氏之墓。 “大概是昨晚6点多,线索转到我们这里。今天一大早,我们就来了。果然是一座古墓,明代的。”现场的一位考古人员说着。现在他们正锹着古墓周边的泥土,为古墓做着清理工作。 镜头在考古工地上慢慢地走动着,经过考古队员的仔细清理,这个并未起拱,用青石条直接封顶垒土的双室浇浆墓xue,已经完全呈现在了世人面前。但是记者发现不知是什么原因,两墓**不见棺椁和死者遗骨,只有几件早已风化的衣物散落在一旁。 考古专家解释,“原因可能是死者遗体葬在他处。或者已经无法找到,只能设衣冠冢以示纪念。”于是,采访镜头继续缓缓探着,果真除了4块70厘米见方,15厘米厚的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合字石碑、一个蓝釉女子瓷瓶雕塑外,没有更多发现。不过令现场明史专家最为费解的是,墓碑上出现的“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景轩”字样,这个“景轩”暂无史可考,即使调出明代锦衣卫所有名录档案也无史料记载。 考古工作还在发掘中,墓顶上方布满了许多大石块。在这一片破旧的古迹中,一切的忙碌似乎又显得凄凉落寞。 不久,天空渐渐飘起了细雨。这会围在考古现场的人们谁也没有注意到,此时,就在不远处的树林边,一位女子很久地伫立在那,她无声地看着这一切。 靡靡细雨中,虽看得不是很真切,但墓前,那块早已清理出的墓志盖上,赫然刻写着的:夫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景轩妻云氏之墓,却还是深深震撼了女子。 恍然间,那曾几何时的一幕幕记忆都涌上了心头。似梦似幻,似就在昨日。女子喃喃道:“停在这里,我最终不敢靠近。有人说,重逢也许是美好,只是之后呢?你来,是寻找那前世的气息;我走,终是回到自己的时空。身旁的人们说着各自的故事,有谁知道我的那份凄凉。奈何不了的命运,苦涩匆匆的印记。有种想念,是那么无声无息着。有份情感,终是化作了这无边的雨水。” 离别了、不在了,魂飞烟散了,一份从前世到今生明知相爱却终不能在一起的故事。事实上,真正的情感,是不会随着生命年轮的更替而忘却。恰恰的是,它以着一种悄然沉积的思绪,依然盛开在某个地方。在云儿的记忆里,也在景色风光里。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有许多的风景名胜,而这段故事就从这样的地方开始。明孝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位于南京市钟山下,采用道家的“象天法地、天人合一”风水观建造,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来布局。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下葬之后,明孝陵陵禁,以至后世百年无人知晓其况。直到近现代,明孝陵才敞开怀抱迎接各地游人。不过,明孝陵是神秘的,景区内石兽错落,翁仲杂陈,步入内红门(俗称阴阳门)尤为寒气逼人。加上,南京地区世代流传的明孝陵奇闻,裨史杂记,使得明孝陵披上了一层诡异的色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