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锦贵妃之死 (第3/4页)
,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采薇心情很好! 宫里的娘娘们心情也很好! 盛极一时的锦贵妃终于死了,各宫的娘娘们觉得自己的春天来了! 锦贵妃在的二十多年里,一直是独宠于后宫,及三千宠爱于一身,后宫的各位娘娘们虽有名分,却鲜少能沾到皇上的雨露,不少位分高的妃嫔到现在还是处子之身,锦贵妃为人谨慎,她不许皇上亲近出身高贵的妃嫔,更不许出身高贵的妃子生出孩子,而那些生出了孩子却身份微贱的妃嫔们,因为出身太低,孩子多半被出身高的妃子们夺去,因此,后宫中一直是怨声载道,大家都巴不得始作俑者——锦贵妃去死! 她死了,整个后宫的妃子们都欢心不已,但是当着皇上的面儿,却又不得不装出悲痛欲绝的样子来,谁让皇上在意锦贵妃呢? 这会儿,晋明帝哭得都要昏过去了,他抱着锦贵妃的尸体,一边儿痛哭,一边儿数落着自己的不是。 “云儿,朕对不住你啊,不该为哥女人伤了你的心,害死了你,朕好后悔啊……” “云儿,你睁看眼睛看看朕,只要你活着,朕什么都依你,朕谁都不要了,就要你一个女人,好不好…。” 各宫的娘娘们听了皇上的话,心都两个半截,可好容易等到锦贵妃死了,谁又都不忍心就这么放弃,因此,大家围着皇上,一个比一个哭得凄惨,却一个比一个哭得好看。 太子南宫适谨遵锦重的吩咐,哭得肝肠寸断,几欲哭死,一边儿哭着,一边还不顾羞耻的念叨着:“母妃,您把儿子也带去吧,儿子残了,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还不如跟母妃一起去了,也省的将来落魄了,母妃在天上看着也揪心…。” 晋明帝听了,更是心疼得喘不过气儿来,他呵斥道:“混账东西,你母妃尸骨未寒,你只管说那些有的没的做什么,是诚心惹她闭不上眼吗?” 太子哭道:“父皇恕罪,儿臣只是有感而发,没想过要惊扰母妃亡魂!” 晋明帝喝道:“什么有感而发?你是朕亲封的太子,大晋国的皇储,哪里就会落魄了?胡说八道些什么,还不滚过来给你母妃赔罪?” 太子一听,急忙膝行至锦贵妃的榻前,一边儿给锦贵妃的尸体磕头,一边儿哭哭啼啼的赔罪,心里却已经乐开了花,父皇这句话,足以说明一个问题——皇上没打算易储! 锦贵妃死了,晋明帝大受打击,没等锦贵妃装殓起来,就病倒了! 姚德妃安排宫里的妃嫔们按照位份的高低轮流侍疾,宫里的妃嫔们对姚德妃感念不已,都打算趁着侍疾的功夫,给皇上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便于日后争宠,不提。 且说采薇在得知锦贵妃殁了之后,心情大好的吃了早餐,吃过早饭,便带着朝云、春柳和刘嫂子去了花房,昨日,她在花房中留下了几十棵人参,从百年老参到是十年的不等,都是人参中的上品,今日,她要把这些人参都送到她的参行去,留着壮大她的参行! 司徒长歌看到采薇送来的参时,震惊得眼珠子差点儿瞪脱眶了,他捡起一棵又一棵的百年老参,仔细的看着,当他看出这些都是品相极好的纯野山参时,再一次被震惊到了。 “东家,这些都是……” “我在北面收购的,货源充足的很,你只管卖吧,咱们穆家参行永远不会断货!” “是!” 司徒掌柜恭敬的答应了一声,看向采薇的目光中多了一些敬畏,这位新东家,好像比从前的东家更有人脉,二十几棵百年老参,跟闹着玩儿似的就拿出来了。这些百年的老参,只怕皇宫里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吧! 送完人参,采薇在司徒掌柜复杂的目光中,淡定的带着朝云、春柳和刘嫂子离开了,到街上接着去寻找开玻璃店的铺子。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采薇正专心的寻着合适的铺子,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圈人,围得密密实实,不知在围观着什么? “走,看看去!” 采薇带着丫鬟婆子们,好奇的走过去,没等走到跟前儿,就听到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叫好声。 “好!” 听着声音,好像是前世在电视里看到过的卖艺的。 她穿过人群走进去,果然,在人群的中央,有两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其中的一个躺在地上,胸口还放着一块裂成两半儿的长方形大石,而另一个,则拿着一把大铁锤站在他的身边儿,看架势,是刚刚表演完胸口碎大石。 这种把戏采薇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曾见到过,没什么稀奇的,虽然大石和大铁锤看起来很霸道,但实际上,因为石头的质量很大,所以惯性也会很大,因此,锤子很快的砸下去,由于惯性,石块儿的加速度很小,从而对人不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使人不受伤害。 采薇没兴趣看这种把戏,刚要抽身离开,却见那躺在地上的汉子也站了起来,两人捧着盘子,一边儿沿着人墙讨赏,一边儿向大家抱拳致意。 “诸位父老,我们兄弟乃是临安府人士,兄长在本地一个乡绅李铁鸡家做护院,不合那李铁鸡家的粮仓一夜被盗,颗粒不剩,李铁鸡父子便诬赖是我兄长联合盗匪,盗了他家的粮米,将我兄长送进大牢,打得半死,兄长挨打不过,只好屈打成招,被判决秋后斩首,我们兄弟因兄长冤屈,特意来京告御状,盘缠用尽,只好出来卖艺,请诸位父老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我们兄弟再此谢过了……” 采薇的脚步顿住了! 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她只想着帮南宫逸筹粮,盗了李铁鸡的粮食,却不曾想连累了一个无辜的护院,这笔债,得她来还。 采薇叫过刘嫂子,悄悄的跟她交代了几句,自己带着朝云和春柳挤出人群,向街边儿上的一间茶馆儿走去。 茶馆儿的小二见客人来了,热情的将她们迎了进去,采薇要了楼上的一间包间,进去后便坐在里面静等。不多时,刘嫂子带着那两个汉子走了进来,那两个汉子大约二十出头的年纪,生得倒是一副健壮结实的样子,只是不知身手如何。 “小姐,不知您叫我们兄弟来所为何事?” 一个汉子抱着拳,不卑不亢的对采薇行了个礼。 采薇一抬手:“坐吧,咱们慢慢说。” 两个汉坦然的坐了下来,道:“不知小姐有何见解?” 采薇道:“你们兄长的事我来解决,一个月内,包你们兄长破囹圄之灾!如何?” 两个汉子对视了一眼,将信将疑,其中的一个问:“小姐为何要帮我们?可需要我们兄弟如何报答您?” 采薇心说,‘这事原本就是姑娘我惹下的,救你们哥哥那时情理之中的事,何需你们报答?’ 但是,这话却不能说出来。 她略想了一会儿,说:“我看两位的身手不凡,所以想请两位帮我押送些东西,从岭北到京城,每押送一趟,给你们兄弟五百两银子,外加帮你们把你们的兄长救出来,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两个汉子一听,当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