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再上天庭  (第1/1页)
    临济城南城门下,一万道军席地而坐,寂静无声。    万人无声静坐,场面非常诡异。    “他们在干什么?”初一向卓严问道。    “忏悔。”卓严道。    初一在城墙上向前走两步,果然见到近处的道军士卒口中念念有词。    “他们每日都这样?”    卓严点点头:“他们是最虔诚的信徒,愿意为治太平赴死。”    “真是……强大的洗脑流啊。”初一心中感叹。    他不介意别人有信仰,但信仰到这个程度,他觉得都是病态。    是病,就得治。    但对于眼下这一万人,他没有治病救人的愿望。    “他们靠得住么?”初一问道。    卓严鄙夷的看他一眼,不屑回答。    初一自讨没趣,便又把目光转向张宝南下的大军。    地公将军的性格,还真是直接,事情定下来,他立刻交接部队,带着自己的四万大军南下,并许愿为初一打下临淄。    临淄,那可是青州的州治所,城墙高大,城防坚固,是一根难啃的骨头。    地公将军的好意,他不好拒绝,也无意拒绝。    黄巾军没有未来,何不如为自己铺路。    “天公将军说,给我带来了九节杖,为何不给我?”初一回身问道。    卓严皱眉,心中略有不满。    他想多考核初一一番,甚至有驯服初一的想法,只是如今看来,是不可能了。    “把九节杖取来。”卓严扭头,向身边的侍从说道。    侍从领命,下城墙去取九节杖。    “道师何时离去?”初一又问道。    他这是在撵人了。    卓严眉头又紧了紧,抿抿嘴,哼了一声,转身离开。    “天王何以如此对待卓道师,要知道天公将军对他都颇为倚重。”姜妪上前说道。    初一目光颇有深意的望着姜妪,直至她脸红低头,才哈哈一笑,也不回答,径自走下城墙。    卓严与姜妪之间,有故事,而且是男女之情的故事,这是初一的猜测,但姜妪的脸红,已经证明了一切。    处理完张宝的事情,初一开始处理政务。    打下临济十余天,初一先是上了天庭,接着就是养伤,今日才有时间接触政务,之前都是由姜妪、翁老、兕子等人商议处理。    大问题他们都压下来,等着初一处理。    “粮草、钱财,全部要管制起来,由……道军的人管制。”初一对翁老道。    道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他还不知道,如此,不如解放自己的士卒,让道军先充当后备。    等将来看过他们的战力,再做安排。    “青州带来的人,不能分开,分开了,我们的力量就薄弱了,先别让他们散开,等下了临淄,再做安排。”初一又吩咐道。    翁老一一记下:“天王,派往高苑、博昌、利县、寿光、益县五县的使者都已经按照计划出发了,现在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这是早有的安排,拿下四城后,立刻向乐安郡其他五县派出使者劝降。    “不急,等南边的消息。”初一淡定道。    翁老点点头,心中佩服初一的目光深远。    若是张宝能一举拿下临淄,青州必然震惊,到那时候,劝降便容易的多了。    可初一在来的路上就有这种安排,可不是目光长远。    他却猜错了初一的心思,初一原本等的不是这个消息,而是汉军大败的消息。    初一记得,黄巾起义初期,打胜了几场大仗,他本想用这几场战役,镇住乐安郡县,让他们献上县城。    不过如今多了张宝的一路太平军,也是好事。    “我让你暗中调查的信息,都收集全了么?”初一又问道。    翁老立刻挺直脊背,这是大事,是初一最注重的事情。    “收集全了,乐安郡城内外,共有土地大户二百七十八户,中户六百五十四户,全部登记在案。”翁老道。    初一点点头,这个数目,有些超乎他的想想,但也在情理之中。    “发送信件吧,给他们……旬日考虑时间。”初一道。    翁老点点头,谨慎道:“若是他们不满……”    “杀。”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初一吐出一个血淋淋的答案。    他要做的,是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第一刀,便砍向土地多的大户、中户,他们必须接受初一的制度。    制度简单,两个选择:    第一,上交土地,这会得到一定奖励和初天王的好感,损失初天王将来会慢慢弥补。    第二,不上交土地,但接受制度安排,雇农拥有土地使用权,并且每年只交给地主半成收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