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臣_第四十六章.封万户侯(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封万户侯(下) (第2/4页)

随时带在身边,每次太祖问策,就是以笔书为答,多被太祖采纳。期间太祖更是多次亲手为其研墨,传于世间,成为了一段佳话。”

    王翰接话道:“老夫每次回想起罗通鲜前辈的事迹,皆是不胜喘嘘啊,如今我朝,能文者多,善政者少,知兵可战者更少,像罗通鲜前辈这般忠心耿耿、君主尽欢、且能文能武者,更是一个也无。不过子柔今日,却颇有当年罗通鲜前辈前辈的风范,只不过罗前辈是由武入文,而子柔却是由文入武,也就是了。”

    萧漠摇头失笑,道:“王大人过誉了,下官却不敢与罗通鲜前辈相比,至少,下官如若身体受到重创,成了残疾,却是没有罗通鲜前辈这般的志气与意志。”

    “说的不错,看来你这些日子里,却也没有被冲昏了头脑。”

    说这句话的,并非八贤王,也非王翰,而是从萧漠身后传来。

    萧漠转头一看,却见一名魁梧老者正目光炯炯的注视着他,打量片刻后,对着八贤王与王翰稍稍点头示意,就这么离开了,竟是少有恭敬之意。

    然而八贤王与王朝却毫无恼怒之意,只是目视着老者离开后,由王翰向萧漠解释道:“这位是护国公罗裳,乃是罗通鲜前辈的后人,罗家世代忠烈,却过于耿直,一向直言直语,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子柔切莫见怪。事实上,子柔刚才那番自谦,已是让护国公对你颇有好感了,只是没有表露出来罢了,他一向都是这般性子,子柔接触多了,也就明白了。”

    萧漠点了点头,道:“护国公乃是前辈,言语间更只是实言,下官怎敢怪罪。”

    说话间,萧漠却看到那护国公罗裳,已是缓步走向了大殿的另一头。

    在那里,一众朝中武将,正聚于一处低声议论着什么,待见到罗裳走近之后,这些武官将领纷纷行礼,神态恭敬,接着似乎向罗裳询问了一些什么,然后齐齐向着萧漠看去,神态复杂。

    见到这般情景,萧漠心生奇怪。

    自回京归朝之后,他所遇见的朝中官员,态度皆是热情,且无论官位高低,神态间均是带着一丝恭敬,以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崇敬、羡慕以及嫉妒。

    而这些武将,却又有所不同,虽然一样有着崇敬、羡慕以及嫉妒的情绪,但却少了文人一系官员的热情与恭敬,反倒是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充满着矛盾。

    说起来,之并在皇宫外迎接萧漠的,几乎全是文官一系的官员,武将一系的官员,竟是极为少见。

    这里面,似乎有着某种深层含义,让萧漠不由深思。

    另一边,王翰眼神波动小若有所指的说道:“当年罗通鲜前辈虽然入阁参政,弃武从文,但依然将自家所有的子孙都送入了军中历练,如今这般规矩,更是成了祖制,百年未变。而那些与罗前辈同时期的军中元勋,虽然不似罗通鲜前辈这般由武入文,但他们的后辈,却纷纷走上了文人的路子。再加上罗前辈麾下无数同袍的支持,如今这护国公一脉,实际上已是成为了朝中武将一系官员的领头人物了。”

    顿了顿后,王翰深深的看了萧漠一眼,又说道:“所以,今日子柔受封,说不得还要经历一番波则了。”

    听到王翰之言,萧漠心中疑惑,反倒是八贤王已是明悟,点头道:“这却是要看子柔自己的选择了。”

    萧漠微微皱起了眉头,心中若有所悟,却又不甚明朗,刚欲细问,却见殿后转出一名宦官,正是萧漠曾见过的费三贵。费三贵也是一眼就看到了萧漠,讨好一笑,点头示意后,却是昂首扩胸,扬声道:“陛下驾到,众臣相迎。”

    费三贵的声音,带着宦官所特有的尖细,可谓刺耳,但众官员却不敢怠慢,纷纷排队站好,恭待楚灵帝的驾临。

    而萧漠此时也来不及细问,只得快步走入众官员所在的队列之中,于最靠后的位置站定如今萧漠虽然立下了莫大的功勋,任谁都知道他前途无量,又素受楚灵帝宠信,更是一代文坛大家,但实际上依然只是位居中书舍人、崇文殿侍讲,区区正五品官职,尚未达到位列朝班的资格,封赏之后会官居何职姑且不论,封赏之前,他能站在殿中,而非站在殿外顶着冷风等待召见,已是楚灵帝的恩宠、礼部的格外通融了。

    而与萧漠站在一起的,满殿上下,也只有资历官职与萧漠相差无几的

    与此同时,随着费三贵的声音落下,丝竹钟鼎之声响起,楚灵帝在一众宦官内臣的拥护下,举步来到“集英殿”内。

    山呼万岁声中,萧漠随众文武跪下,向楚灵帝行礼,偷偷抬眼上看,却见楚灵帝也正在向他看来,并未对萧漠这般失礼的行为表示怪罪,反而亲近一笑。

    而之前因为张衍圣描述北地惨景而出现的悲荐,却已是冲淡了许多。

    “众爱卿平身。”楚灵帝唤道。

    待文武百官起身后,楚灵帝笑着大声说道:“联今日很高兴。联的八弟回来了,联的两位后辈回来了,他们不仅回来了,更是立下了我大楚自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功勋,那草原蛮夷声势浩大,来势汹汹,趁我大楚失了防备,短短时日内,破城十七座,但那又如何?还不是被联的八弟,我大楚的两名青年才俊给打了回去?不仅没能讨到丝毫便宜,反而元气大伤,称臣于联?”

    随着楚灵帝话声落下,先是张谦王翰等几位阁老出列,赞扬了一番萧漠等人的功绩,又将诸般功勋归于“大楚天运我皇英明”之后,文武百官开始齐声高呼“我皇洪福草原蛮夷不自量力”“陛下领导有方”云云,虽然没有刻意培过,但竟是颇为齐整。

    待百官声音落下,楚灵帝的性质也愈加的高昂,又说道:“让联开怀的,并非是我朝战事得胜,说起来,联宁愿天下太平,永无战事。”

    说到这里,楚灵帝叹息一声,缓缓道:“这些日子,我大楚被草原蛮夷肆虐,百姓受苦,北地有十余城沦陷,乃是我大楚百余年来前所未有的浩劫,已是让联愧对于列祖列宗。虽然获胜,但联怎敢沾沾自喜,居功自赏?联已决定,今日封赏了有功将领之后,联会于明日早朝,颁布“罪己诏”明告天下,以示联的罪过。”

    听到楚灵帝此言,满朝文武皆是脸色一变。

    然而,不待众文武宽慰反驳小楚灵帝神色间已是阴晦尽去,换上了喜色,接着说道:“联真正欢喜的是,我大楚后继有人,我皇室立功于国!!”“萧漠与张衍圣,年不过二十,官不过五品,却不仅才华横溢,品行高洁,更是在异族肆乱之际、大厦将倾之时,自行请命,北上抗敌,到了最后,他们夺回沦陷之城近十座,阻蛮族于城下,杀敌近十万,逼得草原蛮夷称臣求和!!”

    “联的八弟,以皇家之尊,却亲临前线,于平型关外抗敌数月,最终虽然因一些将领目光短浅,私自行动,使平型关沦陷,但他在那个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保,而是为国杀敌!!亲自带着千余残兵,甘冒莫大风险,深入茫茫草原,屠蛮族无数。其后更是亲手夺回了平型关,以及沦陷之城数座,断了草原蛮夷的后路!!”

    “我大楚的皇家族人、后继子孙,如若都能像我八弟这般为国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