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臣_第四十七章.八王入朝(万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八王入朝(万字). (第2/4页)

变故种种,萧漠并没有参与其中,赞成或反对。

    他看得出楚灵帝立下这道旨意时的决心之大,无论众大臣如何反对,八贤王入朝已是不可阻挡,所以他并不会反对;但在众人皆在反对时,萧漠也不会贸然赞成,从而站在大多数人的对立面。

    看着楚灵帝眉头皱的更紧,眼中有怒色闪过,萧漠暗暗的轻叹一声,摇了摇头:“陛下这次cao之过急了,对于这般敏感事情,理应温水煮青蛙一般,在尽量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将权力交予八贤王,让众臣慢慢适应……这般贸然行事,想当然耳,却非成事之道。”

    突然,萧漠看到楚灵帝正欲发言,却是神色一变。

    只见在众臣前列,一名身材高大面容方正的老者,此时也是出列跪下,昂首缓缓道:“臣附议,还请陛下三思,切莫开这等先河,以防日后生变。”

    待这位老者说完后,剩下为数不多的官员也大都随之出列请命。

    说起来惭愧,萧漠刚刚以“三元及第”的身份入朝没几日,就已是被贬斥归家,朝野之间声誉全无;起复后第二天就前去上元城监军,更是没有入朝的机会。所以对于朝中官员,竟是大半不认识,看到这名老者发言时竟然能让楚灵帝变色,并影响余下官员的态度,不由心生好奇。

    “难道当今朝中,除了张谦、王翰、八贤王之外,竟还有其他大臣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似乎知道了萧漠的疑惑,身后的张衍圣身体稍稍前倾,对萧漠悄声说道:“这位老者乃是太傅林芝仕,乃是我朝清流的领军人物。”

    听到张衍圣之言,萧漠点头表示感谢,心中恍然,暗暗道:“原来是‘一日七辞、永不结党’的林芝仕,怪不得有如此影响力,不仅能影响余下官员的态度,更能让陛下变色。”

    自有国家政权以来,就随之有“清流”出现,这些人或许无权,但历来最重视自己的话语权与自己眼中的规则,他们廉洁却自诩清高,他们刚正却大都迂腐,他们对名声的重视远胜于权力钱财。

    而这种人,往往也是最难说服的,因为他们很少会懂得“妥协”两字。

    身为清流领袖的林芝仕,虽然势力远不及张谦、王翰两位权臣,但在民间的名声却不逊于两人——某次因为楚灵帝反驳了他的意见,而一日七辞,楚灵帝却拒不能受的故事,已是在民间流传多年;多年来一直提倡“为君子而不可群,为臣子而不可党”,从而受到一众清流御史的拥护,曾多次弹劾张谦、王翰两人结党营私,让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张谦都忍不住怒斥其为“不群而群,不党而党”。

    这样的人物,自是会有这样的影响力。

    “只是,这样的刚正人物,竟然在将陛下、张谦、王翰全都得罪了的情况下,多年来屹立不倒不说,更让一众自命清高的清流对自己马首是瞻,却也是奇葩了……恐怕,不是楚灵帝因为某些愿意而特意留着他,就是他看似刚正,实际上却是一个心窍玲珑的人物了。”

    注意到萧漠看着林芝仕若有所思,张衍圣已是大致猜到了萧漠的想法,却轻笑道:“子柔此时还是想想自己接下来的立场为好。”

    听到张衍圣的话后,萧漠微微一愣,环视左右,却发现此时满朝上下,除了只是前来观礼见证的众将军府武官和众贵族旧勋之外——将军府的武官将军们只负责带兵打仗,不得参政,而众贵族旧勋对于这般敏感话题一向是避之不及——只剩下四个人没有发表意见了。

    而这四个人,正是张谦、王翰、张衍圣、以及萧漠本人。

    “集英殿”内,群臣分两列而立,左列为众贵族旧勋与众将军府武将,右列为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在右列官员皆是出列跪下请命的情况下,四人站在那里,却是尤为显眼。

    ~~~~~~~~~~~~~~~~~~~~~~~~~~~~~~~~~~~~~~~~~~~~~

    楚灵帝尚没有注意到这些,看到近乎所有人都反对自己的决定,一向生性平和的他,已是少有的怒不可赦了。

    他没有质问最先反对于他的王之智和林尚,而是紧紧盯着林芝仕,怒声道:“林卿,朕记得你一向与八贤王交好,多次在朕面前夸赞八贤王,为何今日连你也反对于朕?”

    林芝仕虽然跪着,却依然昂首,对于楚灵帝的怒斥,并没有丝毫惊惧之色,反而愈加的气正理得:“陛下,老臣一向钦佩八王爷的为人与才华,说句大不敬的言论,如若八王爷没有身在皇室,老臣必然对陛下的意见百般赞成,然而,八王爷身为宗亲,却是不行,这是百年惯例,原因陛下自知,不可更改”

    楚灵帝怒极而笑:“论功勋,多年以来,累计之下,满朝上下,谁人能与朕的八弟相比?论能力,八弟这些年来有哪件事朕安排了没有做好?论才华,天下间能与他并肩的又有几人?论品行为人,更是谁人不知?你为何反对?原因朕自知?朕不知你说予朕听”

    林芝仕凝声道:“陛下您何必明知故问?八王爷的功劳、能力、才华、品行,老臣比任何人都钦佩,之所以反对,只是对事不对人,宗亲不可参政,乃是惯例,如若宗亲掌权,不怕其能力不足,就怕其滋生野心,权力愈大,野心愈足,最后再起建国时之祸……八贤王的为人老臣自然了解,然而陛下可能保证,此例一开之后,日后再有宗亲皇室之人掌权,能像八王爷这般忠心耿耿?虽然此事对八王爷不公,但为千百年记,还请陛下明鉴,收回成命”

    说完之后,林芝仕又向旁边的八贤王躬身致歉道:“老臣话直,但只是就事论事,得罪之处,还请八王爷勿怪。”

    八贤王依然保持着刚才接旨时的姿势,听到林芝仕的道歉,轻叹一声,道:“林公严重了,您一心为公,本王怎能见怪?”

    在这种情况下,八贤王自然不能表达愤怒,但这般和解之语,却是让一力主张让八贤王入朝掌政的楚灵帝尴尬了。

    只是,楚朝建国时的旧例尚在,对于林芝仕的反驳,竟是无言以对,一时间只是怒视,不知该如何回应。

    另一边,萧漠微微摇了摇头,心中暗叹:“不愧是靠言论立足的清流领袖啊,辩论之术果然有一番手段,不仅借向八贤王道歉之际将陛下逼入墙角,更是在言论之中设下语言陷阱,让人无法作答——将是否让八贤王入朝主政延伸到了千百年记,只要陛下无法保证日后子孙后代的为人,就无法反驳,但这种说不清的东西又如何能够保证?真是高明……”

    就在萧漠暗思之间,愤怒不已又无路可退的楚灵帝,下意识的向着张谦看去——他虽然堪称是自古以来最有才华的皇帝,却一向淡然处事,不善口舌辩论之术,多年来遇到这般情景,一向是张谦为他解围的——然而,今日的张谦,却是鼻观口、口观心,仿若假寐,低头暗思,仿佛根本没有发现楚灵帝的视线。

    楚灵帝并不笨,转眼间已是想到了张谦的矛盾,知道他也不赞成让八贤王入朝掌政,只是不想与自己直接冲突,再联想到之前张谦一党的纷纷反对,也就绝了这般心思,又向着王翰看去,以往王翰对于这种“保驾护航”的事情,也是不落张谦之后。

    然而,此刻王翰的神情,竟是仿佛和张谦一个模子造出来一般,仿佛假寐,仿佛暗思,但就是不回应楚灵帝的视线,再看两人身后下跪的百官,王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