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26章:大肚能容天下事 (第1/2页)
红袖招不远处,有一条巷子,名叫十五奎巷,周衙弄北十五奎巷,南与城隍楼牌巷相通。【】宋曾名竹竿巷,属长庆坊。 命名十五奎巷有两说:一说巷徽州会馆内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其不雅,改称十五奎巷。另一说,明朝开国初年,洪武皇帝开科举,以八股取士,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 巷口的最末端有一座药店,据说这药堂,便是许仙与白娘子相遇的时候,他曾经经过这里,去往西湖游玩,也就是这次他遇见了白娘子,开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整座药堂,高墙大门,气象凝重;设计别具匠心,通体宛如鹤形,门楼像鹤首,长廊似鹤颈,大厅若鹤身,用材讲究,雕绘精巧,典型古朴。 此时,药堂的后书房里。 李福达放下了手中的书本,抬手提起书桌上的茶壶,动作优雅的往杯中注入茶水,guntang的茶水冒着热气,落入茶杯之中,杯中茶叶翻滚,茶水迅速染上了翠绿色,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李福达将茶杯往对面轻轻一推,道:“坐下说吧?” 身后的男子面上有些动容,望了一眼李福达,迅速的抱拳应了声:“是!”从他的身后走到了前方,在对面的竹椅上落了座。 李福达待他坐下,再一次提起茶壶,给自己面前的茶杯注入茶水,放下茶壶喝了一口后,面无表情问道:“已经五天了,可打探了他的行踪?” 对面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弥勒教的护法韦福,自从杀了江南运河的三百民工后,又冲进了知府衙门,弄出了惊天的动静,总算让南京的朱瞻基来了杭州。 “回禀教主?属下一直秘密在江南运河一带查探,本没有消息,知道前些时日,江南运河来了一艘大官船,那船只打了旗帜就是当今太子的旗帜,属下不敢轻举妄动,秘密关切的官船的一举一动!“ 李福达眼角的肌rou颤抖了两下,轻声道:“情况如何?“ 说了一番话,韦福似乎有些口干,也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茶,才继续说道:“这太子果然有些手段,还有他身边的那个白胡子老头,也十分的了不起,两人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竟重新找来了一些民工疏通河道。“ 李福达眯着双眼,点了点头,也不知想了些什么。 教主没说话,韦福也不好继续说下去,低着头只顾着喝茶。 书房里,一时变得十分的宁静。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李福达才颔首道:“太子如此迫不及待的疏通河道,那就是说明皇帝迁都的决心很大,这样一来,汉王的优势可就没了?难怪汉王要如此迫不及待杀太子?” 李福达自言自语了一阵,又问道:“还查探了什么?” 韦福虽是护法,但投靠弥勒教之前,也曾在刑部当了一名班头,对于追查线索颇有些经验,要不是后来他吃醉了酒,杀了人也不至于投靠了弥勒教。此时,听李福达的话,忙放下茶杯,认真道:“属下一路跟随官船,太子之出来两次,其余的事情都是那白胡子老头一手经办?” 李福达道:“身为大明堂堂的太子,国之储君,自不会事事躬亲,运河之事交给其他人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韦福应了声:“是!“对于李福达话语里的不以为然,丝毫不动气。 李福达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属下,见他神色淡然,没有气恼的模样,点了点头道:“如今太子在哪里,可有打探到?” 韦福面露出尴尬之色,显得有些犹豫。 李福达看他如此模样,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语气有些不悦:“怎么,跟丢了?“ 韦福道:“丢倒是没丢了,只是前两日不知是属下的动作暴露了,还是太子收到了消息,竟有些察觉,就在今日一早,上岸进了杭州城,这一招出乎卑职的意料之外,卑职一时措手不及——?“ ^^^^^^^^^^^^^^^^^^^^^^^^^^^^^^^^^^^^^^^^^^ 李福达面色骤寒,痛斥道:“当时本座是怎么跟你说的,本教的兴亡在汉王,只要朱家叔侄打起来,天下大乱,我弥勒教才可趁机起义,占了这朱明江山?你可倒好,竟让朱瞻基给跑了,汉王已经对太子动手,你让本座该如何交代?“ 韦福低首抱拳,沉声说道:“属下虽跟丢了人,但属下可以肯定的是朱瞻基已经进了杭州城?卑职已经派人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