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如鼎如沸 (第2/2页)
还没有收到他们的折子,这三位,不过是在等“火候”二字——他们身为轩亲王的嫡系,不好过早出头,前边儿,一定要有些“铺垫”。 现在,李鸿章、瑞麟、刘长佑、丁宝桢都上了折子,这个“铺垫”,足足够够了。 “如果赵竹生、刘松岩、丁寄秋也上了折子,”曹毓瑛说道,“那么,咱们掰掰手指头——湖广、两广、云贵、两江,加上直隶的山东——” 顿了一顿,微微苦笑,“大半个中国,如鼎如沸了!” 又顿一顿,“而且,还没有算上陕甘!” 陕甘总督是左宗棠,目下正在乌鲁木齐呢。 连李少荃都跳了出来,左季高还用说?——他现正和轩军一个锅子里搅勺子呢! “这个事儿,”许庚身自嘲似的笑了一下,“李少荃算是‘首倡’,我估计,到时候左季高晓得了,说不定……还会引为恨事呢!” 许庚身的口气,虽然有一、两分戏谑,但文、曹、郭三位,却都深以为然:左宗棠最看不对眼的一个人,就是李鸿章;这件事情上,不仅“首倡”的风头,被李鸿章抢了去,左宗棠还因为道路阻隔,成为天下督抚之中,最后一个收到消息的人,不论有什么动作,别说“首倡”了,不“包尾”就不错了。 以左宗棠的脾气,确实可能“引为恨事”的。 郭嵩焘闷声说道:“弄不好,咱们去戒台寺的这段辰光,赵、刘、丁三位的折子,就到了。”
赵景贤、刘郇膏、丁世杰的动作,能不能这么快,不好说,但是,再怎么迟,他们的折子,明、后天之内,也一定会到了。 其他三人,相互看了看,都是微微苦笑。 “所以,”文祥郑重说道,“无论如何,今儿得把轩邸……嗯,拿母后皇太后的话说——‘架’也‘架’了回来!不能叫他在戒台寺过夜!” “对!” “对!” 曹、许、国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顿了一顿,许庚身说道,“还有一位——曾涤生,不晓得会不会有所动作?如果有,又会如何动作?” 这是最重要的一位“地方督抚”。 曹毓瑛看向郭嵩焘:“筠公,你这位老友,你怎么看?” 郭嵩焘想了一想,微微摇头,说道:“我说不好。曾涤生是‘万言不如一默’的脾气,这一类的事情,他是能不开口就不开口。不过——” 踌躇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我说不好。” 您既然“说不好”,我就“不好说”了。 “其实,”曹毓瑛叹了口气,“地方督抚,还不是最叫人头疼的,我最担心的是——” 顿了顿,“是天津那边儿。” 天津那边儿? 文、许、郭三人,一齐看向文祥。 看到三位同事的神色,曹毓瑛晓得他们误会了:“不,我不是指圣母皇太后,呃……轩邸‘自请退归藩邸’的事儿,圣母皇太后……应该还不晓得。” 那是自然,圣母皇太后连大行皇帝龙驭上宾都还不晓得呢。 “我说的,”曹毓瑛犹豫了一下,“是……华远诚、张克山。” 华尔,张勇。 文、许、郭三人,都猛然一震。 “这个事儿,”曹毓瑛继续说道,“以华远诚、张克山的身份,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开口,可是,如果……” 如果真到了“万不得已”,或者,没到“万不得已”,华尔、张勇也如李鸿章、刘长佑等,上折为轩亲王鸣冤叫屈,则会如何? 那就相当于,军队公开对朝廷表示不满了。 如是,其严重性,远远超过了“大半个中国,如鼎如沸”。 军机处内,一片沉默。 文祥打破了沉默:“吃的差不多了,咱们这就动身吧——紧赶慢赶,怎么也得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回来!”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