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四零章 翠姑姑 (第1/2页)
“上头”向臣下恩赐御膳,并不算太过稀奇的事情,譬如,恭亲王、轩亲王,都曾得到过这样的殊荣。。可是,以前,类似的恩典,都是给某个人的,像今天这样,施恩于整个机构或部‘门’,是从所未有的。 何况,这个恩典,是同时向三个或四个衙‘门’颁赐——上书房、南书房,可以合在一起算一个衙‘门’,也可以分开来算两个衙‘门’。 作为个人,这几个衙‘门’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可能‘蒙’恩受赐御膳的。 军机处中,只有军机大臣才有这个可能,军机章京以下,都没有这个可能。 内阁中,只有殿阁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才有这个可能,内阁学士的可能‘性’都很小,再往下,更不必说了。 上书房、南书房的翰林,彼此之间的地位,相对平等,可是,也只有最当红的翰林,才有这样的可能。 像今天这样,施恩于整个衙‘门’,该衙‘门’中的在值人员,只要是有正式品级的“朝臣”,哪怕只是个从七品——譬如内阁的中书,也可以明正言顺,承恩受赐。 这一来,“恩纶广沛”的味况,立时就显现出来了! 还有,要考虑到这个恩典的这样一层含义:这本来是皇帝自己享用的御膳,皇帝不独享,以之分赐群臣,则“上下同乐”的意味,也跟着出来了! 另外,这个恩典,自然而然,毫无刻意为之的痕迹——本来就是肚子饿了,传个午膳,哪个晓得,御膳房整了一桌子六、七十样菜的“一等席”呢? 于是,顺理成章的,这个恩典里头,又多了一层上位者“不虚耗民力”、“不暴殄天物”的意义。 “今上俭德可敬”的高大全形象,就这么树立起来啦。 “上头”恩赐御膳、食物,有的时候,不过两、三件点心,说到底只是一个象征,并无意真的要你大快朵颐。然而,今天的这个恩典,却是实实在在的:六十来样菜肴,三一三十一之后,每个衙‘门’,都能分到二十来样,可以摆他个两桌、三桌,足够整个衙‘门’来次“大会餐”了。 当然,实际分配的时候,按照实际情形,做了一定的调整。 譬如,上书房、南书房的人数少,内阁的人数多,乃按照各衙‘门’的实际在值的人数,做了适当的添减。不然,内阁的那一份儿,未必不够吃,但上书房、南书房的那一份儿,却一定吃不了。御赐的食物,是不可以‘浪’费的,数量过多,反倒替上书房、南书房的翰林们增加了无谓的压力。 数十名太监,提着食盒,在内廷、外朝之间,川流奔走,相关人等,惊喜之下,谢恩之余,自然笑语欢声,“国丧”之中的紫禁城,竟是一片喜气流动。 向军机处、内阁和上书房、南书房颁赐御膳,似乎不算一件大事,但是,影响却颇为深远,朝野公论,新君尚未正式登基,新朝已是“气象一新”了! * * 等到颁赐御膳的差使全都办结了,已是过了未初时分,大冷的天儿,黄‘玉’敬却忙出了一身的大汗。 他在乾清宫东庑的御茶房里,寻了一个僻静的所在,坐了下来,喘口气儿,喝点儿水,吃块饼子。 饼子吃到一半,两个太监笑嘻嘻的凑了上来。 这两个太监,都是黄‘玉’敬的徒弟,一个姓王,名字有趣,叫做“王‘花’‘花’”;另一个姓赵,行二,大伙儿就叫他“赵二”。 王‘花’‘花’和赵二一人搬了一个小马扎,一左一右,在黄‘玉’敬身边坐了下来,王‘花’‘花’伸出手来,“师傅,你老人家乏了,我替你捏捏‘腿’!” “是,是!”赵二说道,“师傅这边儿的这条‘腿’,归我!”说着,也伸出手来。 手还没有碰到黄‘玉’敬的‘裤’子,“啪”“啪”两声,黄‘玉’敬左右开弓,都打开了,“滚开!什么叫‘归你’?你们想卸我的胳膊‘腿’儿啊?” 赵二“嘿嘿”一笑,“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